诚信建设
> 行业规范
> 光荣榜
> 行业处分信息
首页>诚信建设>行业规范
苏州市律师事务所规范化管理指引(试行)
苏州市律师事务所规范化管理指引(试行)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律师事务所的设立 第三章 律师事务所党的建设 第四章 管理机构及基本制度 第五章 人事管理 第六章 业务管理 第七章 业务收费及财务管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律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提升我市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水平,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司法部《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律师执业管理办法》、江苏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型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等规定,制定本指引。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苏州市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律师事务所”),是指依法设立且住所位于苏州市的律师事务所。 第二章 律师事务所的设立第三条 律师事务所的设立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设立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应当有书面的合伙协议;有三名以上合伙人作为设立人;设立人应当具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有人民币三十万元以上的资产;(二)设立特殊的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应当有书面的合伙协议;有二十名以上合伙人作为设立人;设立人应当具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有人民币一千万元以上的资产;(三)设立个人律师事务所:设立人应当具有五年以上执业经历;有人民币十万元以上的资产。第四条 律师事务所章程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律师事务所的名称和住所;(二)律师事务所的宗旨;(三)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四)设立资产的数额和来源;(五)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的职责以及产生、变更程序;(六)律师事务所决策、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责;(七)本所律师的权利与义务;(八)律师事务所有关执业、收费、财务、分配等主要管理制度;(九)律师事务所解散的事由、程序以及清算办法;(十)律师事务所章程的解释、修改程序;(十一)律师事务所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地位作用、职责权限、参与本所决策、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党建工作保障措施等;(十二)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其章程还应当载明合伙人的姓名、出资额及出资方式。律师事务所章程的内容不得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以及行业规范相抵触。第五条 律师事务所合伙协议应当载明下列内容:(一)合伙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居住地、身份证号、律师执业经历等;(二)合伙人的出资额及出资方式;(三)合伙人的权利、义务;(四)合伙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的职责以及产生、变更程序;(五)合伙人会议的职责、议事规则等;(六)合伙人收益分配及债务承担方式;(七)合伙人入伙、退伙及除名的条件和程序;(八)合伙人之间争议的解决方法和程序,违反合伙协议承担的责任;(九)合伙协议的解释、修改程序;(十)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合伙协议的内容不得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以及行业规范相抵触。第六条 律师事务所办公场所应满足办公条件。律师事务所成立党支部的应当在办公场所内设立党员活动室。第七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名称、负责人、章程、合伙协议、住所的,应当经苏州市司法局或具有地级市司法行政机关权限的律师事务所所属区(县级市)司法局审查后报江苏省司法厅批准。律师事务所变更住所、合伙人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五日内经苏州市司法局报江苏省司法厅备案。律师事务所的实际办公场所应与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上登记的信息保持一致,不得违反相关规定在住所以外设立办公室、工作室、联络点或办公点。 第三章 律师事务所党的建设第八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对律师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律师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司法部党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要求,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引导广大律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第九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应建尽建原则成立党组织,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单独成立党组织;党员不足三人的,参加联合党组织;没有党员的,由律师行业党委选派党建指导员。推行党组织班子成员和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符合条件的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应当“一肩挑”,落实“一岗双责”。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不是党员的,应当由合伙人或者主要管理人员中的党员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第十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将党组织参与律师事务所决策管理等内容纳入律所章程,严格落实党组织关系转接与律师执业手续同步办理制度。律师事务所应为党建工作提供场地、人员和经费等保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律师组织培养、评先评优推荐、违法违纪处理等方面的政治把关作用。律师事务所应当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及律师自媒体平台的管理。第十一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党组织参与律师事务所决策管理的工作机制,律师事务所就下列事项进行研究决策时,党组织应当参与研究决策工作:(一)贯彻执行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重要工作部署;(二)制定或者修改律师事务所章程和主要管理制度;(三)选派律师参与国家或地方重大项目法律服务、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承办重大疑难案件;(四)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期满考核、律师考核考评、评选评优、“两代表一委员”候选人推荐、合伙人变更或晋升、律所负责人或管理合伙人的选任、律师选聘等工作;(五)完善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相关工作制度,组织开展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六)研究违法违规律师处理意见,做好思想教育转化;(七)其他应当由党组织参与决策管理的重大事项。第十二条 对律师评先评优、“两代表一委员”候选人推荐、律师考核考评、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期满考核等事项,党组织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对选任或考核对象的政治表现进行了解,研究出具政治鉴定意见。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变更或晋升、律所负责人或管理合伙人的选任、律师选聘等事项,党组织应结合律师事务所工作实际,参与决策、提出意见。第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党组织要主动与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其他领域和行业党组织结对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律师事务所联系广泛的特点,组织党员律师在执业活动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凝聚社会共识。第四章 管理机构及基本制度第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相关监管规定、行业准则,以及律师事务所章程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和基本制度,应当在法定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得以独资、合资或者委托他人持股方式成立公司及其他经济组织,不得设立或者参加律师联盟、律所联盟等未经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第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根据规模及自身特点依法设立内部管理部门并合理划分管理职责,明晰负责人、合伙人、合伙人会议等职责和权限分工。第十六条 合伙人会议是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决策机构,决定律师事务所的一切重大事项。合伙人会议由全体合伙人组成,职责包括:制定律师事务所的发展规划;修改章程和合伙协议;撤销、纠正日常管理机构违法、不当的行为;决定律师事务所的合并、分立、变更形式、解散和清算;吸收和辞退合伙人,推选律师事务所主任;决定律师事务所的分配、财务、业务等管理制度以及决定律师事务所的其他重大事务。律师事务所决策机构、管理机构在变更章程、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处理所内事务时,应当听取律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意见,并及时通报、披露必要的信息。第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的日常管理可以实行主任负责制或律所章程规定的其他制度。合伙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的产生方式及其职责,由律师事务所章程确定。第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负责对律师事务所的业务活动和内部事务进行管理。律师事务所主任应当由专职律师担任,对外代表律师事务所,依法承担对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的管理责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应当支持本所负责人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并对本所的执业活动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第十九条 律师事务所根据本所章程可以设立管理委员会等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协助本所负责人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律师事务所日常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制定律师事务所年度业务发展规划交合伙人会议审核;制定律师事务所年度发展预算交合伙人会议审核;负责律师事务所宣传、业务开拓、业务承办、业务培训以及业务质量管理、投诉处理等律师事务所主营业务的管理工作;在合伙人会议闭会期间在章程规定的合伙人会议职权之外对律师事务所管理进行决策。第二十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例会制度,例会由律师事务所负责人、日常管理机构负责人或其指定的合伙人召集并主持,并定期召开。律师事务所例会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听取律师事务所财务以及行政对于律师事务所经营情况的汇报;(二)传达所在区域司法局以及上级司法机关以及律协的最新指示、文件精神等;(三)讨论制定律师事务所发展战略以及年度发展规划并提交合伙人会议表决;(四)讨论制定律师事务所年度发展预算并提交合伙人会议表决;(五)就律师事务所日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六)讨论在合伙人会议闭会期间在章程规定的合伙人会议职权之外的律师事务所管理事宜。第二十一条 提倡律师事务所根据本所实际情况设立具体专业部门,以推进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化建设,加快培养专业领军人才和专业团队,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并为律师专业化发展创造优质服务环境。律师事务所应当依托专业部门或专业团队建立重大疑难案件讨论及业务研讨制度,针对疑难案件、热点问题组织研讨会议,为律师高质量承办案件提供支持和保障。第二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律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和发展方向,开展职业道德培训,提升律师个人格局和视野,并支持律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参加学历教育、进修和业务培训。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定期组织全所律师学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司法解释;与律师业务有关的经济、技术等领域专业知识;司法部和全国律协颁布的有关律师工作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二)定期组织所内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政治基本理论,了解时事政治、党和国家出台的方针政策,以更好领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支持鼓励包括律师、律师助理、实习律师在内的律师人员进修、学历学位教育、各类执业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如参加律师协会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相关政府部门举办的专题培训、国内和境外学历学位教育、国内和境外律师事务所访问学习以及短期培训、项目培训等。(四)应当鼓励行政、财务等其他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各项与工作有关的培训,提高技能,拓宽视野。(五)律师事务所可以结合律师事务所实际,制定带教制度,即为每位新执业律师指定指导老师,对其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在带教制度执行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当尽心履行带教职责。第二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信息发布审核管理与信息发布后的检查监督制度,确保对外发布的信息客观真实、合规合法。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发布对外业务推广信息,应当遵守法律服务市场及律师行业公认的行业准则,公平竞争,禁止恶性低价竞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律师事务所应当要求律师将个人推广的自媒体在律师事务所进行报备并做好监督管理;未经律师事务所授权和批准,律师个人不得在各类网络平台和自媒体平台以律师事务所名义对外宣传。第二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律师执业管理办法》以及《律师事务所年度检查考核办法》等规定建立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制度,严格按照律师执业年度考核规定及规则,对本所律师上一年度执业活动进行考核评议,并将考核评议结果纳入律师执业档案。律师事务所应按规定程序和时间提交律师事务所年度执业情况报告和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登记表。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制度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律师执业活动符合下列标准的,考核等次为“优秀”:能够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和行业规范,较好地履行法定职责;能够依法、诚信、尽责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未因执业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行业惩戒;能够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参加社会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能够遵守律师协会章程、履行会员义务,遵守本所章程及管理制度。律师执业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核等次为“合格”:因执业不尽责、不诚信、不规范等行为受到律师事务所重点指导、监督或者受到当事人投诉被查实的;因违反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或者行业规范受到行业惩戒,但已按要求改正的;因执业违法行为受到停止执业以下行政处罚的。律师执业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核等次为“不合格”:因违反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或者行业规范受到行业惩戒,未按要求改正的;因执业违法行为受到停止执业行政处罚的;参加执业年度考核有弄虚作假行为或者拒不参加执业年度考核的;有其他违法违规、违反会员义务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对于不参加考核的律师,应当根据所内有关执业年度考核制度对该律师进行处理直至解除聘用关系。第二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律师业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律师业务档案立卷归档办法》等规定建立健全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对所承办业务的案卷和有关资料及时立卷归档,妥善保管,具体包括:(一)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业务分类进行档案管理,并根据案件业务类别制定卷宗目录。(二)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律师业务档案借阅制度和档案借阅登记簿。借阅档案应当履行一定的审批和登记手续,并限定借阅期限。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归还的,应当办理延期手续。原案件承办人因工作需要,履行借阅手续,可以调阅原承办案件已归档的档案。(三)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律师业务档案统计制度,对档案的收进、移交、保管、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并按规定向有关上级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档案管理工作基本情况统计表。(四)律师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规定为永久、长期以及短期三种。凡属于需要长远查考、利用的律师业务档案,列为永久保管。凡属于在长时期内需要查考、利用,作为证据保存的律师业务档案,列为长期保管,保管期限为二十年至六十年。凡属于在一般时间内需要查考、利用,作为证据保存的律师业务档案,列为短期保管,保管期限为五年至十五年。(五)律师事务所设置变更时,应当对律师业务档案进行清理,清理办法如下:撤销的律师事务所的档案,应当由同级或上级司法行政机关代管,或向同级档案馆移交;一个律师事务所划分为几个律师事务所的,划分前的律师业务档案由一个律师事务所代管或向同级地方档案馆移交;几个律师事务所合并为一个律师事务所的,各律师事务所的档案应当移交给合并后的律师事务所,或分别向同级地方档案馆移交;律师事务所撤销、划分或合并时,没有办理完毕的律师业务事项,经当事人书面同意后移交给新的律师事务所继续办理,承办该项业务所形成的档案应当由新的律师事务所加以保存。(六)律师事务所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律师业务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并履行下列职责:收集、整理、保管和统计本所的档案和有关资料,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安全;积极开展档案的利用工作,为律师开展业务提供服务;指导、督促、检查律师对律师业务文书材料的立卷归档;进行档案鉴定,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同级档案馆移交档案;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保守国家机密和当事人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不得违反制度向任何人提供档案和扩大利用范围;不得向他人泄露档案的内容;接受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定期汇报档案工作情况以及完成领导交办的有关档案工作的其他任务。第二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规范执业信息公示制度,将下列内容进行公示并及时更新:律师事务所名称及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收费标准、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规定、执业律师基本信息(照片、姓名、执业证号)、本所和主管司法行政机关的投诉电话、其他当事人应当知晓的信息等。第二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严格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律师事务所及时掌握所属人员情况,发生以下事项的,应当在三日内向所属司法行政机关和所属律师协会报告,同时通过“江苏省律师服务平台-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报备:本所律师因涉嫌违法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留置调查、决定不起诉或者受到司法处罚、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的;本所律师可能存在被行业惩戒情形的;辞退违法违规执业、违反章程及管理制度、年度考核不称职律师的;本所律师承办重大敏感案件的;涉及律师事务所重大舆情事件的;其他应当报告的重大事项。第二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引导和支持律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每名律师应当每年参与不少于五十个小时的公益法律服务或者至少办理两件法律援助案件。鼓励律师为特殊群体提供公益服务、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参与公益性法治宣传、提供公益性律师调解、参与“三官一律”进网格、参与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公益服务、参与信访工作、参加各级司法行政及律师协会组织的其他法律援助项目,践行为民宗旨,打造公益法律服务品牌。第二十九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加强品牌文化建设。通过制定品牌建设规划、设置品宣部门及品宣专员、统一仪表着装规范及规范接待礼仪等举措,提高律所品牌管理执行力;通过专业推广、案例发布、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律所品牌专业竞争力;通过党建品牌创建、公益品牌选树、典型事迹宣传等活动,提高律所品牌社会影响力。第三十条 提倡律师事务所建立律师表彰奖励制度,对依法、诚信、规范执业表现突出的律师予以表彰奖励。各律师事务所可以结合律师事务所发展实际,自行依法合理设定相关奖励的标准与规则等具体事项。律师事务所可以设置年终奖励,对富于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业绩突出、推动律师事务所整体进步的律师和团队,颁发各类奖项。表彰奖励应当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十一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加密、备份和恢复工作,确保客户信息和业务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鼓励律师事务所运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培养数字化人才,实现对知识管理、案件管理、客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律所综合管理信息的整合、共享,提高律所管理及律师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 第五章 人事管理第三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具备条件的律所可以聘用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第三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聘用律师、实习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应当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其他形式的聘用协议,完整采集所内人员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执业经历等信息,建立完备的人事档案。保证聘用人员享有以下权利:获得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工作条件;获得报酬(或业务收入提成);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和公积金等待遇。第三十四条 律师申请转所执业或离职的,律师事务所应当要求转所律师履行下列程序:(一)提前一个月提出申请;(二)与律师事务所解除聘用或合伙(作)合同;(三)已办结的案件应当在本所完成归档;(四)未办结的案件如移交本所律师继续办理的应当与当事人一起签订三方协议变更承办律师,如由转所律师继续承办的,应当由申请转所律师、当事人、转出律师事务所、转入律师事务所签订四方协议;(五)结清债权债务;(六)处理完投诉或涉诉问题;(七)移交负责保管的律师事务所其他材料和物品;(八)律师事务所自办理完上述手续之日起十五日内为其出具转所所需的材料。在《律师转所执业申请表》中签署意见;并由转入律师事务所及主管司法行政机关业务部门签署意见。第三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对所内律师进行实质有效管理,严格履行内部监管职责:(一)律师事务所应当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定期开展执业纪律和警示教育,对律师是否存在私自收费、收案,是否以诋毁其他律师事务所、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是否从事法律服务以外的经营活动,是否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等相关规范性文件规定等行为加强监督管理,引导律师依法依规诚信执业。(二)律师事务所聘用从法检离任后从事律师执业的人员,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法院、检察院离任人员从事律师职业的意见》等规定。(三)律师事务所律师不得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不含外部独立董事)、监事(不含外部独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职务。(四)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律师国籍变化等事项的内部核查机制,对因丧失中国国籍等原因不再符合律师执业条件的律师,应当及时向当地所属司法行政机关及律师协会报告,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五)律师事务所应当加强所内律师及其他从业人员教育提醒,规范与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交往关系,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建立健全禁止法官、检察官与律师不正当接触交往制度机制的意见》的规定。(六)律师事务所应当严格按照全国律协《关于禁止违规炒作案件的规则(试行)》等规定,加强对律师业务及案件宣传内容的前置审核。(七)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对当事人的投诉及时调查及时处理,悉心听取当事人合理诉求,纠正本所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调处律师与委托人之间的纠纷。(八)律师事务所应当健全内部约谈提醒机制,律师事务所或所内律师一年内被多次投诉,并查证属实的,负责人要及时对相关律师进行约谈提醒、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违规违纪情形严重的予以辞退,并报所属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备案。第三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结合本所实际发展情况,依法对实习律师的聘用、培养及管理等方面事项制定具体规范,指定合适人选担任实习律师的指导律师,认真培养实习律师掌握律师实务。律师事务所不得指派实习人员单独办理律师业务,实习律师可以在指导律师的指导下参与办理各类法律业务。实习人员的实习期自《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证》签发之日起计算,至正式取得律师执业证时终止。律师事务所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申领律师执业证人员的条件严格进行审查,如实出具实习鉴定材料或者相关证明材料。第三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律师执业档案和诚信档案,所内律师因涉嫌违法犯罪的应暂停履行职务,对正在承办的案件及时转交其他律师承办,并向当事人做好解释说明;所内律师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违法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应当及时对本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涉该律师信息作出处理。 第六章 业务管理第三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业务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收案结案、案卷归档、印章管理、重大疑难案件办理、法律服务质量管理、重大事项报告、利益冲突审查、执业风险管理等制度,提倡制定业务推广、公益法律服务、投诉查处、所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律师执业行为,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职责,提高律师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第三十九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利益冲突审查制度,设立利益冲突审查专员以及复核机构。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本所的利益冲突审查系统或软件系统,建立利害关系人信息库。在接受当事人委托前,应当在利益冲突审查系统中进行利益冲突查证,只有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才可以建立委托代理关系。律师事务所本部与分所以及各分所在利益冲突检索时应当认定为同一律师事务所。此外,律师事务所内部也应当加强利益冲突的风险警示教育。如律师隐瞒利益冲突情况,致使委托人或其他当事人受损的,除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外,律师事务所可视情节与其解除聘用合同关系。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及律师事务所不得与当事人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一)律师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的;(二)律师办理诉讼或者非诉讼业务,其近亲属是对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的;(三)曾经亲自处理或者审理过某一事项或者案件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仲裁员,成为律师后又办理该事项或者案件的;(四)同一律师事务所的不同律师同时担任同一刑事案件的被害人的代理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的;(五)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仲裁案件中,同一律师事务所的不同律师同时担任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或者本所或其工作人员为一方当事人,本所其他律师担任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六)在非诉讼业务中,除各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外,同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同时担任彼此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七)在委托关系终止后,同一律师事务所或同一律师在同一案件后续审理或者处理中又接受对方当事人委托的;(八)其他与本条第(一)至第(七)项情形相似,且依据律师执业经验和行业常识能够判断为应当主动回避且不得办理的利益冲突情形的。存在直接利益冲突的,应当主动回避,不得接受委托;已经接受委托的,应当立即终止委托关系;对于同一律师事务所在诉讼、仲裁案件中同时担任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不论当事人是否同意豁免,律师事务所都不得接受委托。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并主动提出回避:(一)接受民事诉讼、仲裁案件一方当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师是该案件中对方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担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师是该案件被害人的近亲属的;(三)同一律师事务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诉讼案件或者非诉讼业务当事人的对方当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业务的;(四)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务关系,在某一诉讼或仲裁案件中该委托人未要求该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其代理人,而该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该委托人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五)在委托关系终止后一年内,律师又就同一法律事务接受与原委托人有利害关系的对方当事人的委托的;(六)其他与本条第(一)至第(五)项情况相似,且依据律师执业经验和行业常识能够判断的其他情形。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发现存在上述情形的,应当告知委托人利益冲突的事实和可能产生的后果,由委托人决定是否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委托人决定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的,应当签署知情同意书,表明当事人已经知悉存在利益冲突的基本事实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以及当事人明确同意与律师事务所及律师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存在间接利益冲突的,律师应当立即将利益冲突的事实和可能产生的后果通知利益冲突的各方当事人,提请利益冲突的各方当事人在合理时间内出具书面豁免函。在取得当事人的有效豁免前,律师应当谨慎接受委托或者实施委托。如果利益冲突的当事人通知律师拒绝豁免的,律师不得接受委托;已经接受委托的,应当终止委托关系;已经实施委托的,应当停止实施。第四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时,应当如实告知委托人收费标准、需办理的相关手续、办理委托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出现的后果,并同步制作谈话笔录。即律师应当与委托人就代理范围、委托内容、代理权限、代理费用、期限等问题进行讨论,经协商一致后,再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第四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收结案管理制度,收结案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接收的案件、项目都需填写收案登记表或在律师事务所立案审查系统中填写立案信息,填写的立案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委托人与相对方或者相关方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联系人、地址、联系方式等;收费方式以及收费标准;(二)收案登记表或立案审查系统由专人统一管理,专管人员应当对当事人信息完整性、利益冲突、委托事项等进行初步审查(如为立案审查系统,则系统应当能自动审查立案信息)后交由律师事务所管理层进行审批,专管人员在确认案件经律师事务所管理层审批通过后,对该案件、项目设立编号并开立案卷;(三)律师应当办理委托代理手续,制作《委托合同》《授权委托书》,在立案审查通过后,将相关文书提交盖章;(四)律师事务所办理的重大敏感案件、群体性案件、涉嫌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等,应当设台账登记,建立检查督导机制对办案情况予以检查跟进指导,并在接受委托后三日内或者在知道上述情形后三日内向同级所属司法行政机关及律师协会报备;(五)在收到判决书、裁定书、裁决书或办结各类法律事务后,律师应当及时填写结案登记表、结案报告,做好结案工作;(六)律师在办结案件后三个月内或者主管司法行政机关规定的时间内应当将办案过程所形成的材料,按司法部《律师业务档案立卷归档办法》的规定整理成卷。结案卷宗形成经专管人员核查后,交由档案管理员统一分类编号保存,档案管理员对已接收的案卷进行结案登记,注明结案日期,并制作卷宗登记簿存档备查。提倡建立电子档案和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第四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业务统计制度,按规定及时向同级所属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机关报送各项业务报表。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应当对报表内容进行审查,保证各项数据的真实性。第四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对文书统一管理,文书由律师事务所结合收案审查制度统一出具,具体工作由专门工作人员办理和登记备案。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业务用章统一管理制度,实行事前登记、报批制度。印章管理制度应当明确印章、所函、介绍信的种类、保管、使用范围及其审批程序,做好使用登记,确保专用文书、印章使用与审批的文件实现对应和统一。印章保管人员应当建立专门的用印登记簿,对所用印作详细记录,注明印章使用事由、申请人、批准人、用印时间等。律师事务所公章的使用应当填写《公章使用登记表》,由经办人和批准人同意后方可用印,《公章使用登记表》应当由专人负责管理。第四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该制度应当明确如下内容:(一)重大案件的范围;(二)重大案件的讨论程序;(三)集体讨论结束后,承办律师综合形成集体代理意见或辩护意见,制定承办方案,交律师事务所主任审定后实行。第四十七条 提倡律师事务所建立法律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委托人回访制度,律师事务所对法律服务的主要环节要随时进行检查监督。律师事务所应当加强律师办案质量监督与指导,可以不定期发布业务规范性要求或指引。第四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监督律师妥善保管办理案件过程中收集到的证据材料、反映工作情况的各项材料,并及时归档入卷。第四十九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执业风险管理制度,规范律师事务所运营,规范律师执业行为,提升律师应对执业风险的能力。 第七章 业务收费及财务管理第五十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及司法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文件以及省律协发布的收费指引等文件制定收费管理制度及律师服务费标准。律师服务费标准应当在本所公示完成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向苏州市律师协会备案。律师事务所制定的律师服务费标准经备案后,除发生律师事务所合并、分立或者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规定的正当事由外,原则上一年内不得变更。新设律师事务所应当在取得执业许可证书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苏州市律师协会备案。律师事务所应当将本所在律师协会备案的律师服务费标准在其执业场所显著位置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律师事务所的收费标准中应明确,如提供异地法律服务,可以执行律师事务所所在地的收费标准或者法律服务所在地的律师服务收费规定,但应当在收费合同中具体确定。第五十一条 律师服务费收费方式包括:计时收费、计件收费、按标的额比例收费和风险代理收费等。第五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就某类法律服务事项依法依规设定一种或者多种收费方式,并在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时协商确定。律师事务所不得在协商收费时向当事人明示或者暗示与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特殊关系,不得以签订“阴阳合同”等方式规避律师服务收费限制性规定。不得以向司法人员、仲裁员疏通关系等为由收取所谓的“办案费”“顾问费”等任何其他费用。律师事务所在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代委托人支付的诉讼费、仲裁费、鉴定费、公证费、查档费、保全费、翻译费等费用,不属于律师服务费,由委托人另行支付。第五十三条 诉讼、仲裁类律师服务费,包括:(一)民事诉讼和仲裁服务费;(二)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听证、申请国家赔偿服务费等;(三)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以及其他刑事诉讼活动服务费(如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社区矫正、罚金刑的执行、财产没收等)。诉讼、仲裁类律师服务费,按照法律规定的不同程序阶段(如民事一审、二审、执行、审判监督程序等;行政一审、二审、执行、审判监督程序等;刑事侦查、审查起诉、一审、二审、审判监督程序、死刑复核等;仲裁案件参照民事诉讼的一审及执行)分别计费。发回重审的,参照一审收费标准。律师事务所代理同一案件不同程序阶段的,在分别计算基础上可以给予优惠。第五十四条 非诉讼仲裁类律师服务费,是指律师事务所办理除诉讼仲裁类服务事项以外的其他法律服务事项的收费,包括以下项目:(一)常年法律顾问服务费;(二)专项法律服务费(含专项法律顾问费);(三)法律咨询服务费;(四)法律论证服务费;(五)法律培训服务费;(六)律师见证服务费;(七)出具律师函、法律意见书、法律咨询回函,以及开展资信调查、法律尽职调查等事项的服务费;(八)起草、审查、修改合同或者其他文件等事项的服务费;(九)代书、代办公证、代为声明等事项的服务费;(十)参与谈判事务的服务费;(十一)代理当事人向侦查机关提起刑事控告、举报事项的服务费;(十二)其他非诉讼仲裁类法律服务事项的服务费。第五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依法提供下列法律服务不得实行或者变相实行风险代理收费:(一)担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以及刑事案件自诉人、被害人的代理人;(二)担任行政诉讼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的代理人;(三)担任公共安全、环境污染、征地拆迁赔偿(补偿)等涉及公共利益的群体性诉讼案件的代理人;(四)担任婚姻、继承案件涉及身份关系事项的代理人;(五)担任公民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抚恤金、救济金、工伤赔偿、劳动报酬案件的代理人。进行风险代理收费的案件,应当签订专门的风险代理合同,并明确在风险代理合同中以醒目方式明确告知当事人风险代理的含义、禁止适用风险代理案件范围、风险代理最高收费金额限制等事项,并就当事人委托的法律服务事项可能发生的风险、双方约定的委托事项应达成的目标、双方各自承担的风险和责任等进行提示。不得在风险代理合同中排除或者限制当事人上诉、撤诉、调解、和解等诉讼权利,或者对当事人行使上述权利设置惩罚性赔偿等不合理的条件。律师事务所与当事人约定风险代理收费的,可以按照固定的金额收费,也可以按照当事人最终实现的债权或者减免的债务金额(以下简称“标的额”)的一定比例收费。律师事务所在风险代理各个环节收取的服务费合计最高金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标的额不足人民币1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标的额的18%;标的额在人民币100万元以上不足5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标的额的15%;标的额在人民币500万元以上不足10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标的额的12%;标的额在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不足50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标的额的9%;标的额在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的部分,不得超过标的额的6%。第五十六条 制定民事诉讼、仲裁类服务事项的律师服务费标准,不涉及财产关系的可设定为计时收费或者计件收费;涉及财产关系的可设定为计时收费或者计件收费,也可以设定为按标的额比例收费。按标的额比例收费可以按照标的额度分段,并以对应比例累加计算律师服务费,各分段的具体区间以及具体比例由律师事务所按照相关考虑因素合理设定。律师事务所可以根据民事诉讼仲裁服务事项的不同程序阶段制定酌减收费标准。第五十七条 制定行政诉讼、申请国家赔偿类服务事项的律师服务费标准,可以参照民事诉讼仲裁类服务事项标准制定。制定行政复议、行政听证或者其他行政处理类服务事项的律师服务费标准,可以参照行政诉讼类服务事项标准制定。第五十八条 制定刑事诉讼类服务事项的律师服务费标准,可设定为计时收费或者计件收费,有涉及财产关系的可设定按标的额比例收费,按标的额比例收费可以参照民事诉讼仲裁类服务事项标准制定,禁止实行或者变相实行风险代理收费。第五十九条 制定非诉讼仲裁类法律服务事项的律师服务费标准,可以根据不同法律服务事项科学设定收费项目及其明细。担任破产管理人案件的收费标准,应当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以及各地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第六十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严格执行收案收费“三统一”制度,坚持做到律师事务所统一受理案件,登记备案,出具信函;统一收取服务费用,统一出具票据;统一入账,统一在案件办结后结算。第六十一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严格审查律师的收费是否符合备案的律师收费标准,实际收费不得高于备案价,若实际收费低于备案价的,应向律师事务所提前报告并说明理由,经律师事务所审批同意后方可低于备案价收取费用并留卷备查。 第六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指定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费用。对于经济确有困难,但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公民,鼓励律师事务所酌情减收或免收律师服务费。第六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统一收费,并给委托人出具合法票据,律师不得私自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费用,如遇特殊情况律师代收委托人律师费的,律师应当提前向律师事务所报备,并在代收后五个工作日内转入律师事务所账户。案件办结后,律师服务费、代委托人支付的费用(如有)和异地办案差旅费(如有),按照委托合同约定结算。第六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依法开设银行账户。律师事务所不得以个人账户收取律师费,不得向外单位或者个人出借本所账户,不得利用律师事务所账户为外单位或者个人违法套现。第六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依法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记账规则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合会计制度规定。律师事务所相关业务的处理,应当依据财政部印发的《律师事务所相关业务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21〕22号)执行。第六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聘用专业会计人员,出纳和会计不得由一人兼任。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可以只聘用出纳人员,会计工作委托专业记账公司负责账务的处理。律师事务所配备的专职会计与出纳人员为律师事务所财务工作的主要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第六十七条 会计人员的责任主要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财会职业道德;按规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管理会计档案,正确编制财务报表;认真做好财务监督,定期进行财务分析检查,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第六十八条 出纳人员的职权范围主要包括:负责管理现金、银行账户;负责管理电子支付渠道;定期盘点现金、银行存款余额;负责管理财务专用凭证、发票、表格、转账支票等;负责登记律师事务所财务明细;负责建立律师事务所支出流程,确保律师事务所高效、有序运营。第六十九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发票管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发票的管理,应当使用国家税务机关核准使用的税务系统开具发票。第七十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由专人保管财务印章。律师事务所使用财务印章,应当经律师事务所主管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人员批准,并在用印登记表上注明,保存备查。第七十一条 合伙律师事务所的财务(包括但不限于财务账册、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应当向合伙人公开。第七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应当依法纳税。律师事务所对于代扣代缴的律师个人所得税,应当足额代扣并上缴税务部门。第七十三条 为切实保护委托人的合法利益,强化律师服务的责任意识,降低律师执业的社会风险,律师事务所应当在律师协会组织购买的执业责任保险基础上,自行增加保险险种、提高保额。 第八章 附则第七十四条 本指引经由苏州市律师协会理事会通过,相关解释权归苏州市律师协会理事会。第七十五条 本指引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行业规范等制定,为行业内部工作指引,供律师事务所参考使用。本指引发布以后,如遇本指引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行业规范等作出修改的,以新的规定为准。第七十六条 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24-07-15
>> 查看详情
《江苏省律师协会会员违规行为处分程序规则(试行)》(2018修订)
(2007年1月13日江苏省律师协会六届十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2018年2月10日江苏省律师协会八届十六次常务理事会修订)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建设,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和律师事务所管理活动,规范律师协会对违规会员的惩戒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律师执业管理办法》、《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律师协会会员违规行为处分规则(试行)》、《江苏省律师协会章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律师协会对会员的违规行为实施纪律处分,适用本规则。第三条 会员具有本规则列举的违规行为的,适用本规则;会员具有本规则未列举的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律师协会管理规范和公序良俗的行为,应予处分的,也适用本规则。第四条 公职、公司律师的违规行为,适用本规则。第五条 向律师协会控诉、举报、检举会员有违规行为的称“投诉”。第六条 会员违规行为的被侵害人,或者能够证明会员有违规行为发生的人向律师协会投诉的,称“投诉人”。第七条 律师协会实施纪律处分,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执行律师协会的有关规定,坚持教育与处分相结合、调查与惩戒相分离。第二章 惩戒委员会第八条 省律师协会设立惩戒委员会,惩戒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一)负责相关惩戒规范的制定及对省内各地律师协会纪律处分工作的指导与监督;(二)会员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三)提出制定有关职业道德、执业纪律规范的建议,草拟规范草案;(四)按本规则的相关规定,负责直接受理、查处的案件;(五)建议司法行政部门对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会员进行行政处罚;(六)常务理事会授予的其他职责。惩戒委员会内设投诉受理查处中心和投诉调查中心。第九条 各设区市律师协会设立惩戒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各设区市律师协会参照本规则制定。第十条 对会员涉嫌违规案件的调查和纪律处分,由涉嫌违规行为发生时该会员所属设区市律师协会管辖。被调查的会员在所涉嫌违规行为被投诉时,已加入其他设区市律师协会的,立案调查的设区市律师协会应向该设区市律师协会发出通知,该设区市律师协会应当协助调查。违规行为持续期间,被调查的会员先后加入省内两个以上设区市律师协会的,所涉及设区市律师协会均有调查和纪律处分的管辖权,由最先立案的设区市律师协会行使管辖权。第十一条 省内各设区市律师协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省律师协会指定管辖。有管辖权的设区市律师协会作出的纪律处分决定生效时,应向被调查的会员现执业所在地设区市律师协会进行告知,并由该律师协会执行纪律处分。省律师协会认为有必要由其直接立案调查处分的,由其直接立案调查处分。第十二条 惩戒委员会由具有八年以上执业经历和相关工作经验,或者具有律师行业管理经验,熟悉律师行业情况的人员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相关领域专家担任顾问。惩戒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组成。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由同级律师协会会长办公会提名,经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决定产生,任期与理事会任期相同。主任负责主持委员会的全面工作,副主任协助主任开展工作。主任因故不能主持工作时,由分管会长指定一名副主任主持工作。惩戒委员会委员由同级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或者理事会采取选举、推选、决定等方式产生,任期与理事会相同。第十三条 设区市的惩戒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名单应报省律师协会备案。第十四条 惩戒委员会委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作出取消委员资格的决定:(一)两次无故不参加委员会活动的;(二)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或纪律处分的;(三)违反委员会组织纪律,泄露委员会案件讨论内容的;(四)有其他不适宜担任委员情形的。第十五条 主任、副主任委员被取消资格后,由同级律师协会会长办公会提名候选人,经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决定产生。委员被取消资格后,由同级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或者理事会采取选举、推选、决定等方式补选委员。主任、副主任委员自行申请辞去职务的,自分管会长同意之日起委员职务解除,由同级律师协会会长办公会提名候选人,经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决定产生。委员自行申请辞去职务的,自分管会长同意之日起委员职务解除,由同级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或者理事会采取选举、推选、决定等方式补选委员。第十六条 需要更换惩戒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的,由同级律师协会会长办公会提名候选人,经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决定产生。第十七条 惩戒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为设在律师协会秘书处的投诉受理查处中心。投诉受理查处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设主任一名,由分管会长或惩戒委员会主任兼任。副主任根据需要可设若干名。也可根据工作需要,聘请熟悉律师行业情况,具有丰富执业经验,关心律师事业发展,热心公益事业的若干名律师及律师管理人员,作为调查专员负责协助办理投诉受理查处工作。投诉受理查处中心的职责是:(一)参与起草投诉受理查处相关规则和制度;(二)接待投诉举报;(三)对投诉举报进行初审,对于符合规定的投诉提交惩戒委员会受理;(四)负责向惩戒委员会转交上一级律师协会交办、督办的案件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委托调查、转交办理、移送惩戒的案件;(五)负责向下一级律师协会转办、督办案件,帮助下级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开展工作,相互沟通信息;(六)负责与相关办案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间的组织协调有关工作,参与投诉案件调查、处置、反馈工作;(七)定期开展对投诉工作的汇总、归档、通报、信息披露和回访;(八)研究起草惩戒工作报告;(九)其他应当由投诉中心办理的工作。第三章 纪律处分的种类、适用第十八条 律师协会对会员的违规行为实施纪律处分的种类有:(一)训诫;(二)警告;(三)通报批评;(四)公开谴责;(五)中止会员权利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六)取消会员资格。训诫,是一种警示性的纪律处分措施,是最轻微的惩戒方式,适用于会员初次因过失违规或者违规情节显著轻微的情形。训诫采取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实施。采取口头训诫的,应当制作笔录存档。警告,是一种较轻的纪律处分措施,适用于会员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违规,但情节较轻,应当予以及时纠正和警示的情形。通报批评、公开谴责适用于会员故意违规、违规情节严重,或者经警告、训诫后再次违规的行为。中止会员权利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是指在会员权利中止期间,暂停会员享有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全部会员权利,但并不免除该会员的义务。除口头训诫外,其他处分均需作出书面决定。第十九条 律师协会决定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的,可以同时责令违规会员接受专门培训或者限期整改。专门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增加常规培训课时或者律师协会认可的其他方式进行。限期整改是指要求违规会员依据律师协会的处分决定或者整改意见书履行特定义务,包括:(一)责令会员向委托人返还违规收取的律师服务费及其他费用;(二)责令会员因不尽职或者不称职服务而向委托人退还部分或者全部已收取的律师服务费;(三)责令会员返还违规占有的委托人提供的原始材料或者实物;(四)责令会员因利益冲突退出代理或者辞去委托;(五)责令会员向委托人开具合法票据、向委托人书面致歉或者当面赔礼道歉等;(六)责令就某类专项业务连续发生违规执业行为的律师事务所或者律师进行专项整改,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另行给予单项处分;(七)律师协会认为必要的其他整改措施。第二十条 训诫、警告、通报批评、公开谴责、中止会员权利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纪律处分由省律师协会或者各设区市律师协会作出;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由省律师协会作出;各设区市律师协会可以建议省律师协会依本规则给予会员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省律师协会或者各设区市律师协会拟对违规会员作出中止会员权利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纪律处分决定时,可以建议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对该会员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会员被司法行政机关依法给予相应期限的停业整顿或者停止执业行政处罚的,该会员所在的律师协会应当直接对其作出中止会员权利相应期限的纪律处分决定;省律师协会拟对违规会员作出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决定时,应当建议同级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吊销该会员的执业证书;省内会员被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吊销执业证书的,省律师协会应当直接对其作出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决定。第二十一条 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一)初次违规并且情节显著轻微或轻微的;(二)承认违规并作出诚恳书面反省的;(三)自觉改正不规范执业行为的;(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良后果发生或减轻不良后果的。第二十二条 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分:(一)违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二)逃避、抵制和阻挠调查的;(三)对投诉人、证人和有关人员打击报复的;(四)曾因违规行为受过行业处分或受过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的。第四章 纪律处分程序第一节 受理、立案第二十三条 投诉人可以采用信函、邮件和直接来访等方式投诉,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投诉。第二十四条 投诉受理查处中心通过网络舆情监控、成员或工作人员获悉等方式获得的有关会员违法违规信息,即使没有投诉人的,律师协会也可以依职权和分工主动启动调查程序,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第二十五条 律师协会受理投诉时应当要求投诉人提供具体的事实和相关证据材料。第二十六条 律师协会应当制作接待投诉记录,填写投诉登记表,妥善保管投诉材料,建立会员诚信档案。第二十七条 投诉受理查处中心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接听投诉电话、接收投诉信件、整理网上投诉信息和接待来访投诉人员。接待投诉的工作人员应当完成以下工作:(一)当面投诉的,应当认真作好笔录,必要时征得投诉人同意可以录音。投诉时,无关人员不得在场旁听和询问。对记录的主要内容须经投诉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二)信函投诉的,应当作好收发登记、转办和保管等工作。口头或者电话投诉的,要耐心接听,认真记录,并告知投诉人应当提交的书面材料;(三)对司法行政机关委托调查、转交办理、移送惩戒的投诉案件,应当办理相应手续。惩戒委员会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对案件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司法行政机关委托调查、转交办理、移送惩戒的案件,应当立案。第二十八条 投诉受理查处中心应当书面告知投诉人是否立案的决定。不予立案的,应说明理由。对会员的投诉案件原则上由被调查会员所在设区市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立案处理,省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认为必要的也可以直接立案处理。第二十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案:(一)虽有违法、违纪事实,但不属于本协会受理范围的;(二)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或证据材料不足的;(三)证据材料与投诉事实之间没有直接或必然联系的;(四)匿名投诉或者投诉人身份无法核实,导致相关事实无法查清的;(五)超过处分时效的;(六)投诉人就被投诉会员的违规行为已提起诉讼、仲裁等司法程序案件的;(七)对律师协会已经处理过的违规行为,没有新的事由和证据而重复投诉的;(八)其它不应立案的情形。如果匿名投诉内容详细、附有相应证据,且需要给予较重行业处分的,惩戒委员会主任可以决定予以立案。第三十条 对不予立案的,律师协会应当在惩戒委员会决定作出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人书面说明不予立案的理由,但匿名投诉的除外。需由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其他律师协会处理的投诉案件,律师协会应当制作转移处理书,随投诉资料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并告知投诉人。第三十一条 对决定立案的,律师协会应当在惩戒委员会决定作出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人、被调查会员发出书面立案通知。立案通知中应当载明立案的主要内容,有投诉人的,应当列明投诉人名称、投诉内容等事项;投诉人递交了书面投诉文件的,可以将投诉文件的副本与通知一并送达被调查会员;该通知应当要求被调查会员在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申辩,并有义务在同一期限内提交业务档案等书面材料。送达立案通知时,同时告知本案调查组组成人员和日常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名单,告知被调查会员有申请回避的权利。第二节 回避第三十二条 惩戒委员会委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投诉人、被调查会员也有权申请其回避:(一)本人或近亲属与投诉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二)在被调查律师事务所执业或与被调查律师在同一律师事务所执业的;(三)其他可能影响投诉案件公正处理的。前款规定,也适用于惩戒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等机构不属于被申请回避的主体,不适用回避。第三十三条 惩戒委员会主任的回避由所在律师协会会长或者分管惩戒工作的副会长决定;副主任的回避由惩戒委员会主任决定。惩戒委员会委员和其他人员的回避,由惩戒委员会主任或者副主任决定。第三十四条 被调查会员提出回避申请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在申辩期限内提出。对提出回避申请的,律师协会或者惩戒委员会应当及时审查,在申请提出的三个工作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并记录在案,此决定为终局决定。第三节 调查第三十五条 惩戒委员会对决定立案调查的案件应当委派两名以上委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并出具调查函。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可以成立由惩戒委员会委员和律师协会邀请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共同调查。第三十六条 调查人员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案情,收集证据。调查范围不受投诉内容的限制。调查发现投诉以外的其他违纪违规行为的,应当一并调查,无需另行立案。发现其他会员涉嫌有与本案关联的涉嫌违规行为的,律师协会可以依职权进行调查。第三十七条 调查人员可以询问被调查会员,出示相关材料,并制作笔录。被调查会员拒绝提交业务档案、拒绝回答询问或者拒绝申辩的,视为逃避、抵制和阻挠调查,应当从重处分。调查人员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者直接与投诉人面对面调查等调查方式进行,要求投诉人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第三十八条 调查人员调查案件时,与被调查会员及其他被调查人的谈话应当制作调查笔录。调查笔录应当交被调查人审阅后签名。第三十九条 调查人员应当妥善保管调查时收集到的书证和物证,不得私自摘录、复制,严禁将证据材料泄露给被调查会员。第四十条 调查人员在接受调查任务后,应当在调查、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全部案卷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调查终结报告,报告应当载明会员行为是否构成违规,是否建议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第四十一条 投诉人与被调查会员之间发生诉讼或仲裁,且该诉讼、仲裁争议的主要事实与涉嫌违规认定的主要事实为同一事实的,处理程序终止。诉讼、仲裁结束后,投诉人仍有权投诉。诉讼、仲裁结束后,虽然投诉人没有投诉,但诉讼、仲裁的结果表明该曾被调查的会员涉嫌存在违规行为的,律师协会可依职权立案调查。与案件有直接关联的事实或者争议进入诉讼、仲裁程序或者发生其他导致调查无法进行的情形的,经惩戒委员会主任及分管会长批准可以中止调查,待相关程序结束后或者相关情形消失后,再行决定是否恢复调查,中止期间不计入调查时限。对投诉所涉及的案件事实已经过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律师协会可以不再重复调查,直接根据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作出惩戒决定。会员因故意犯罪被判处刑罚的,省律师协会可以直接根据人民法院生效判决作出取消会员资格的处罚,不再重复调查。第四十二条 惩戒委员会撤销或变更原处理决定的,处理程序终止。投诉人申请撤销投诉的,处理程序并不当然终止。第四十三条 律师协会受理的投诉,原则上受理后应当在六十日内办结。情况复杂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办结的,经律师协会分管会长批准,可延长办理期限三十日。延长期限的,应当及时告知投诉人并说明理由。律师协会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应当向投诉人反馈书面答复意见。处理决定是指惩戒委员会对调查人员调查报告、制作、收集、调取的证据进行审查后,作出对投诉事由是否成立的认定和对会员不予处分或会员拟予处分的决定。第四节 听证第四十四条 惩戒委员会拟给予被调查会员处分的,在作出处分决定前,应当告知被调查会员有要求听证的权利。被调查会员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接到通知后七个工作日内向惩戒委员会提出书面听证申请。被调查会员未以书面形式申请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不影响作出决定。惩戒委员会认为有必要举行听证的,可以组成听证庭进行。被调查会员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主任或至少一名合伙人需参与听证庭程序。被调查会员应当亲自参加听证。因生病、开庭等原因确实无法亲自参加听证的,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经听证庭许可,可以委托执业律师一名或两名作为代理人参加听证。惩戒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时,可以邀请相关人员旁听听证庭。第四十五条 决定举行听证的案件,律师协会应当在召开听证庭七个工作日前向被调查的会员送达《听证通知书》。《听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 被调查会员的姓名或者名称;(二) 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三) 听证主持人、听证人员及书记员名单;(四) 告知被调查会员有权申请回避;(五) 告知被调查会员提交证据、通知证人等事项;(六) 告知被调查会员有委托代理人的权利。《听证通知书》除直接送达外,可以委托被调查会员所在律师事务所送达,也可以邮寄送达。被调查会员应当按期参加听证,有正当理由要求延期的,经批准可以延期一次,未申请延期并且未按期参加听证,视为放弃听证权利。被调查会员不陈述、不申辩、或者不参加听证的视为放弃,不影响惩戒委员会作出决定。第四十六条 听证庭成员由惩戒委员会三至五名委员担任,调查人员不得担任听证庭成员。听证庭由一名听证主持人、若干名听证人员及一名听证记录员共同组成。听证庭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调查会员、投诉人也可以申请回避:(一)本人或近亲属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二)与本案被投诉会员在同一律师事务所执业的;(三)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惩戒委员会主任的回避由所在律师协会会长或者分管惩戒工作的副会长决定;副主任的回避由惩戒委员会主任决定。惩戒委员会委员的回避,由惩戒委员会主任或者副主任决定。被调查会员申请回避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在召开听证庭三个工作日前提出;确有客观原因的,也可以在听证庭召开时提出。第四十七条 被调查会员享有下列听证权利:(一)申请听证庭成员回避;(二)参加听证,可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三)陈述、申辩、质证、举证;(四)听证结束前,进行最后陈述。第四十八条 被调查会员承担下列义务:(一)按本规则要求,提交听证参加人名单及证明文件;(二)按时出席听证会,如实回答听证庭的询问;(三)遵守听证程序和听证纪律,维护听证会秩序;(四)审核《听证笔录》并签字确认。第四十九条 听证庭根据查明的事实,在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基础上,拟定评议报告交惩戒委员会集体作出决定。第五十条 听证庭原则上不公开进行。第五十一条 听证应当在调查结束后二十个工作日内举行。第五节 决定与送达第五十二条 惩戒委员会作出决定,应当采用会议表决或书面通讯表决方式,具体方式由主任确定。应当在听取或者审阅听证庭评议报告或者调查终结报告后集体作出决定。表决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参与,决定由参与会议委员的二分之一以上多数通过,如评议出现三种以上意见,且均不过半数时,将最不利于被调查会员的意见票数依次计入次不利于被调查会员的票数,直至超过半数为止。调查人员和应回避人员不参加表决,不计入出席会议委员基数。第五十三条 惩戒委员会成员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对决定评议情况保密。第五十四条 惩戒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后,应当制作书面决定书,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投诉人的基本信息(二)被调查会员的基本信息、律师执业证书号码、所在律师事务所;(三)投诉的基本事实和诉求;(四)被调查会员的答辩意见;(五)惩戒委员会依据相关证据查明的事实;(六)惩戒委员会对本案作出的决定及其依据;(七)申请复查的权利、期限;(八)作出决定的律师协会名称;(九)作出决定的日期;(十)其他应当载明的事项。第五十五条 决定书经惩戒委员会主任审核后,由律师协会会长或者分管副会长签发。处分决定书应当在签发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由律师协会送达被调查会员,同时将决定书报上一级律师协会备案。惩戒委员会作出撤销案件、不予处分的决定书应当送达投诉人、被调查会员。达成和解或者投诉人撤销投诉,但是涉嫌违规的行为应当予以纪律处分的,可以继续进行处分程序,必要时应当依照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启动调查程序。第五十六条 被处分会员向省律师协会申请复查的,由省律师协会复查机构复查。第五十七条 处分决定书既可以直接送达,也可以通过邮寄方式送达。第五十八条 处分决定书应当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注明签收日期并签名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处分决定书采用邮寄送达的,以挂号回执上注明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第五十九条 受送达人是个人会员的,可以由其所在律师事务所主任、或者行政主管、或者其他合伙人签收;上述人员签收的,应当及时转交或告知受送达人,以充分保障被处分会员的权利。受送达人是团体会员的,由其律师事务所主任、或者合伙人、或者行政主管签收。第六十条 受送达人拒收时,可以由送达人邀请律师协会理事或者律师代表作为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把决定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或者其所在律师事务所的住所,视为送达。第六节 执行第六十一条 处分决定书应当在送达、生效后十日内执行。第六十二条 会员对惩戒委员会作出的处分决定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复查的,或者申请复查后由复查委员会作出维持或者变更原处分决定的,为生效的处分决定。生效的处分决定由该决定书生效时直接管理被处分会员的律师协会执行。第六十三条 惩戒委员会认为会员的违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行政机关,并向其提出处罚建议。同一个违法行为已被行政处罚的不再建议行政处罚。投诉的案件涉及违反《律师法》、《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的,或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惩戒委员会应及时报告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上一级律师协会。第六十四条 给予训诫、警告处分决定的,由直接管理被处分会员的律师协会执行。接受委托的律师协会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执行完毕。给予训诫、警告处分决定按下列程序执行:(一)被处分会员是个人会员的,通知被处分会员所在律师事务所在指定时间召开律师事务所会议,被处分会员及律师事务所主任必须到会,在律师事务所会议上对被处分会员实施训诫。被处分会员是团体会员的,应当召开设区市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主任会议,被处分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及不少于两名合伙人必须到会,接受训诫。被处分会员是个人律师事务所的,被处分律师事务所主任及律师代表必须到会,接受训诫。(二)律师协会执行人员应当向被处分会员宣读处分决定,同时告知其违规行为的危害性及造成的不良影响,要求其引以为戒,加强学习,防范再次发生违规行为。(三)执行处分决定应当制作书面记录,并由执行人员和被处分会员在记录上签名。执行处分决定时,应当由两名以上惩戒委员会委员或秘书处工作人员执行。第六十五条 接受委托的律师协会,在处分决定执行完毕后,应当及时将执行情况及执行的书面记录抄报委托的律师协会。第六十六条 给予通报批评、公开谴责、中止会员权利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取消会员资格处分决定的,由省律师协会或被处分会员所在设区市律师协会执行。执行后,应当将处分决定在行业进行通报。第六十七条 会员受到公开谴责以上处分的决定,应当向社会披露。第六十八条 处分决定执行完毕,应当将执行情况和书面记录交由作出处分决定的律师协会归档保存。第五章 复查第六十九条 省律师协会设立会员处分复查委员会,负责受理复查申请和作出复查决定。第七十条 复查委员会应当由业内和业外人士组成。业内人士包括:执业律师、律师协会及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业外人士包括:法学界专家、教授;司法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组织的有关人员。复查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由省律师协会会长办公会提名,经常务理事会或者理事会决定产生,任期与理事会任期相同。复查委员会的委员由省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或者理事会采取选举、推选、决定等方式产生,任期与理事会任期相同。第七十一条 省律师协会、各设区市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委员不能同时成为复查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参与其所在地方律师协会会员处分的复查案件。第七十二条 复查委员会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受理复查申请;(二)审查申请复查事项;(三)作出复查决定;(四)其他职责。第七十三条 被处分会员对省律师协会或者各设区市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作出的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决定书送达之次日起的十五个工作日内向省律师协会复查委员会申请复查。省律师协会秘书长办公会议或者复查委员会主任、副主任集体认为各设区市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所作出的处分决定可能存在事实认定不清,或者适用法律、法规、规范错误,或调查、作出决定的程序不当的,有权在该处分决定作出后一年内提请复查委员会启动复查程序。第七十四条 申请复查的会员作为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所申请复查的处分决定应当是省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或者各设区市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作出的;(二)复查申请应当包括具体的复查请求、事实和证据;(三)复查申请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第七十五条 复查申请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内容包括:(一)个人会员的姓名、性别、年龄、住所、执业证号、所在律师事务所、电话或团体会员名称、地址、执业证号及负责人姓名、性别、职务、电话等;(二)作出原决定的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名称;(三)复查申请的具体事实、理由、证据和要求等;(四)提起复查申请的日期;(五)惩戒委员会处分决定书。第七十六条 复查申请由省律师协会秘书处统一受理后移交复查委员会。第七十七条 复查委员会自收到申请复查书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应当作如下处理:(一)对符合申请复查条件的,复查委员会应当作出受理决定,并通知申请人;(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复查委员会应当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1.不符合申请人主体资格;2.申请复查已超过规定期限;3.申请复查的事项不属于原处分决定书的范围;4.应当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第七十八条 复查委员会应当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由复查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复查委员会委员为主审人与另四名复查委员会委员组成复查庭进行书面审查。复查委员会应当在复查庭组成之日起四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告知其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并将申请复查书的副本送达作出原决定的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申请人可以在接到复查庭组庭通知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对负责本案的复查人员提出回避申请,并应当说明理由。复查人员有本规则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复查委员会应当在收到回避申请后十个工作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并记录在案。作出原处分决定的律师协会或者各设区市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自收到申请复查书副本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应当向复查委员会提交作出原处分决定的有关案卷材料,并可以提交针对申请复查书陈述的复查理由、要求等所做的相应说明。逾期不提交的,不影响复查。第七十九条 复查庭对复查申请人主张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要求、原处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证据、给予纪律处分的理由和依据等进行书面审查。复查庭可以通知申请人、作出原处分决定的惩戒委员会对申请人提交的新证据材料的可接受理由、真实性、关联性、证明内容等进行当面或者书面质证。复查庭认为必要时可以当面询问申请人、听取申请人陈述申辩意见。第八十条 在案件复查期间,案件所涉及当事人之间发生诉讼,复查委员会应当中止案件复查,待诉讼案件结束后继续进行复查,复查期限继续计算。第八十一条 申请人申请撤回复查申请及作出原处分决定的省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或者各设区市律师协会撤销或变更原处分决定的,复查委员会应当终结复查。第八十二条 复查庭应当于组庭后四十五个工作日内,采用会议表决或书面通讯表决方式,按照二分之一以上多数意见作出复查决定。复查庭不能形成二分之一以上多数意见的,提交复查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复查庭按照复查委员会全体会议相对多数意见作出复查决定:(一)复查庭认为原处分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责任区分适当,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的,应当作出维持原处分决定;(二)复查庭认为原处分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调查、作出决定程序正当,但适用依据不当,作出的惩戒措施应予变更的;或者原处分决定存在明显笔误的,应当作出变更原处分决定;(三)复查庭认为原处分决定事实认定不清,或者调查、作出决定的程序不当的,应当作出撤销原处分决定,并发回原惩戒委员会重新作出决定。第八十三条 复查庭对作出的复查决定应当制作复查决定书,由复查委员会主任签发后生效。第八十四条 复查庭作出的维持原处分决定或者变更原处分决定的复查决定为最终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第六章 调解第八十五条 在调查、听证、处分等各个阶段均可进行调解,调解期间不计入调查时限。调解应当坚持合法、自愿的原则。第八十六条 经济争议达成和解,或者违规行为受到投诉人谅解的,可以作为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分的依据。第八十七条 调解、和解或者撤回投诉不必然构成纪律处分程序的终结,仍需予以纪律处分的,应当转为惩戒委员会的调查程序。第八十八条 复查程序中,复查庭不进行调解,但投诉人谅解违规会员的违规行为的,复查庭可以予以认可,并作为变更原处分决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分的依据。第七章 附则第八十九条 会员违规行为自发生之日起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予以立案。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实施终了之日起计算。违规行为情节或者后果严重的,超过上述规定期限仍需给予纪律处分,由惩戒委员会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决定。会员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后,还应当给予相应的行业纪律处分的,自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刑罚处罚的司法裁决生效之日起计算本条第一款的处分时效。第九十条 本规定中有关立案通知、组庭通知、调查函、听证通知书、复查决定书等需送达的文书及其相关资料,适用本规则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第六十条关于决定书的送达程序。第九十一条 律师协会应当在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纪律处分生效后五个工作日内报告同级司法行政机关。第九十二条 本规则未规定事项,适用《律师协会会员违规行为处分规则(试行)》。第九十三条 本规则常务理事会通过后,自2018年5月1日起试行。第九十四条 本规则由省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
2021-04-06
>> 查看详情
《律师执业年度考核规则》(2010)
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考核对象和考核内容 第三章 考核等次和评定标准 第四章 考核程序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工作,加强对律师执业活动的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律师事务所年度检查考核办法》、《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章程》的规定,结合律师行业自律实际,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律师执业年度考核,是指律师协会在律师事务所对本所律师上一年度执业活动进行考核的基础上,对律师的执业表现做出评价,并将考核结果报司法行政机关备案,记入律师执业档案。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应当教育、引导和监督律师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依法、诚信、尽责执业,忠实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职业使命,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第三条 对律师执业活动进行年度考核,应当坚持依法、公正、公开的原则。第四条 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由设区的市级律师协会和直辖市律师协会负责组织实施;设区的市未建立律师协会的,可以由所在的省、自治区律师协会负责组织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指导、监督本区域的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工作。第五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制度,负责组织对本所律师上一年度执业活动进行考核评议,出具考核意见。律师协会应当建立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结果评定机制,负责确定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结果。第六条 律师协会组织实施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的工作,应当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监督。第二章 考核对象和考核内容第七条 所有身为律师协会会员的执业律师,均应当按照本规则参加律师执业年度考核。但参加考核的律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评定考核等次:(一)获准执业不满三个月的;(二)上一年度参加脱产学习、培训的;(三)上一年度因病暂停执业的。第八条 律师执业年度考核,主要考核下列内容:(一)律师在执业活动中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和行业规范,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二)律师遵守律师协会章程,履行会员义务的情况;(三)律师办理法律服务业务的数量、类别和服务质量,办理重大案件、群体性案件的情况;(四)律师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参加社会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五)律师受行政奖惩、行业奖惩的情况;(六)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根据需要要求考核的其他事项。第三章 考核等次和评定标准第九条 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结果分为“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考核等次是律师协会对律师上一年度执业表现的总体评价。第十条 律师执业活动符合下列标准的,考核等次为“称职”:(一)能够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和行业规范,较好地履行法定职责;(二)能够依法、诚信、尽责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未因执业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行业惩戒;(三)能够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参加社会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四)能够遵守律师协会章程、履行会员义务,遵守本所章程及管理制度。第十一条 律师执业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核等次为“基本称职”:(一)因执业不尽责、不诚信、不规范等行为受到律师事务所重点指导、监督或者受到当事人投诉被查实的;(二)因违反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或者行业规范受到行业惩戒,但已按要求改正的;(三)因执业违法行为受到停止执业以下行政处罚的。第十二条 律师执业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核等次为“不称职”:(一)因违反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或者行业规范受到行业惩戒,未按要求改正的;(二)因执业违法行为受到停止执业行政处罚的;(三)参加执业年度考核有弄虚作假行为或者拒不参加执业年度考核的;(四)有其他违法违规、违反会员义务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第四章 考核程序第十三条 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应当在每年第一个季度集中办理,并与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事务所的年度检查考核工作相衔接。具体工作流程和时间安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规定。第十四条 律师参加执业年度考核,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向律师事务所提交本人上一年度执业情况总结,并填报、提交下列材料:(一)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登记表;(二)获得行政或者行业表彰奖励、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行业惩戒的证明材料;(三)履行律师协会会员义务的证明材料;(四)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上一年度因变更执业机构新转入的律师,应当同时提交变更前所在律师事务所对其执业表现的鉴定意见。第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召开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工作会议,听取律师个人总结,组织进行民主评议。根据考核评议情况,由律师事务所依据本规则规定的考核内容、考评标准,对律师上一年度的执业表现出具考核意见。律师事务所的考核意见应当送交律师本人阅签意见。规模较大的律师事务所可以成立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工作。第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完成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工作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将对律师执业的年度考核意见及律师执业情况总结等相关材料报送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律师协会或者直辖市律师协会。第十七条 设区的市级律师协会和直辖市律师协会应当依据本规则规定的考核内容、考评标准,对律师事务所提交的律师执业年度考核意见及律师执业情况总结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查,确定律师执业的年度考核结果。在审查中发现律师执业年度考核意见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收到相关投诉、举报的,可以进行调查核实,或者责成律师事务所对该律师重新进行考核。第十八条 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结果确定后,设区的市级律师协会和直辖市律师协会应当将考核结果在本地律师协会网站上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七日。律师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出具考核结果的律师协会申请复核。出具考核结果的律师协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日内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及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第十九条 设区的市级律师协会和直辖市律师协会应当按照当地司法行政机关规定的时间将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结果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备案;由其通过备案审查后,在律师执业证书上加盖“律师年度考核备案”专用章。第二十条 律师因涉嫌违法违规正在接受查处的,或者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受到停业整顿处罚且处罚期未满的,设区的市级律师协会和直辖市律师协会应当暂缓确定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结果,待有查处结果或者停业整顿处罚期满后再予审查确定。第二十一条 律师不按规定参加执业年度考核的,律师事务所应当如实报告,由设区的市级律师协会或者直辖市律师协会责令其限期参加执业年度考核;逾期仍不参加考核的,由律师协会直接出具“不称职”的考核结果。第二十二条 律师经年度考核被评定为“不称职”的,设区的市级律师协会或者直辖市律师协会应当根据其存在的问题,书面责令其改正,并安排其参加律师协会组织的培训教育。律师连续两年被评定为“不称职”的,由律师协会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公开谴责的行业惩戒;情节严重的,建议司法行政机关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也可以建议律师事务所与其解除聘用关系或者经合伙人会议通过将其除名。第二十三条 在律师执业年度考核中,设区的市级律师协会或者直辖市律师协会发现律师有违反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或者行业规范行为的,应当依照规定给予相应的行业惩戒;发现律师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移交司法行政机关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第二十四条 设区的市级律师协会组织完成本区域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工作后,应当将开展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的情况总结及考核结果报省、自治区律师协会备案,同时抄送所在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应当于每年的4月30日前将本区域开展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的情况总结报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同时抄送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按年度编制全国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工作报告,报司法部备案。第五章 附 则第二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分所的律师,参加分所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律师协会或者直辖市律师协会组织实施的执业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应当抄送设立分所的律师事务所及其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律师协会或者直辖市律师协会。第二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可以根据本规则制定实施细则,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备案。第二十七条 本规则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2021-04-06
>> 查看详情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业务推广行为规则(试行)》(2018)
第一条 为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维护律师行业的整体形象,规范律师、律师事务所业务推广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章程》和《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等规定,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律师业务推广是指律师、律师事务所为扩大影响、承揽业务、树立品牌,自行或授权他人向社会公众发布法律服务信息的行为。律师业务推广主要包括以下方式:(一)发布律师个人广告、律师事务所广告;(二)建立、注册和使用网站、博客、微信公众号、领英等互联网媒介;(三)印制和使用名片、宣传册等具有业务推广性质的书面资料或视听资料;(四)出版书籍、发表文章;(五)举办、参加、资助会议、评比、评选活动;(六)其他可传达至社会公众的业务推广方式。第三条 律师、律师事务所进行业务推广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执业规范,公平和诚实竞争,推广内容应当真实、严谨,推广方式应当得体、适度,不得含有误导性信息,不得损害律师职业尊严和行业形象。第四条 律师服务广告是指律师、律师事务所通过广告经营者发布的法律服务信息。公司律师、公职律师和公职律师事务所不得发布律师服务广告。兼职律师发布律师服务广告应当载明兼职律师身份。第五条 律师、律师事务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发布律师服务广告:(一)未参加年度考核或者未通过年度考核的;(二)处于中止会员权利、停止执业或者停业整顿处罚期间,以及前述期间届满后未满一年的;(三)受到通报批评、公开谴责未满一年的;(四)其他不得发布广告的情形。第六条 律师个人发布的业务推广信息应当醒目标示律师姓名、律师执业证号、所任职律师事务所名称,也可以包含律师本人的肖像、年龄、性别、学历、学位、执业年限、律师职称、荣誉称号、律师事务所收费标准、联系方式,依法能够向社会提供的法律服务业务范围、专业领域、专业资格等。第七条 律师事务所发布的业务推广信息应当醒目标示律师事务所名称、执业许可证号,也可以包含律师事务所的住所、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电子信箱、网址、公众号等联系方式,以及律师事务所荣誉称号、所属律师协会、所内执业律师、律师事务所收费标准、依法能够向社会提供的法律服务业务范围简介。律师事务所业务推广信息中包含律师个人信息的,应当符合本规则第六条规定。第八条 律师、律师事务所业务推广信息中载有荣誉称号的,应当载明该荣誉的授予时间和授予机构。第九条 律师、律师事务所可以宣传其专业法律服务领域,但不得自我宣称或者暗示其为公认的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或者专家单位。第十条 律师、律师事务所进行业务推广时,不得有下列行为:(一)虚假、误导性或者夸大性宣传;(二)与登记注册信息不一致;(三)明示或者暗示与司法机关、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特殊关系;(四)贬低其他律师事务所或者律师的;或与其他律师事务所、其他律师之间进行比较宣传;(五)承诺办案结果;(六)宣示胜诉率、赔偿额、标的额等可能使公众对律师、律师事务所产生不合理期望;(七)明示或者暗示提供回扣或者其他利益;(八)不收费或者减低收费(法律援助案件除外);(九)未经客户许可发布的客户信息;(十)与律师职业不相称的文字、图案、图片和视听资料;(十一)在非履行律师协会任职职责的活动中使用律师协会任职的职务;(十二)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外国国家名称等字样,或者未经同意使用国际组织、国家机关、政府组织、行业协会名称;(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行业规范规定的其他禁止性内容。第十一条 禁止以下列方式发布业务推广信息:(一)采用艺术夸张手段制作、发布业务推广信息;(二)在公共场所粘贴、散发业务推广信息;(三)以电话、信函、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针对不特定主体进行业务推广;(四)在法院、检察院、看守所、公安机关、监狱、仲裁委员会等场所附近以广告牌、移动广告、电子信息显示牌等形式发布业务推广信息;(五)其他有损律师职业形象和律师行业整体利益的业务推广方式。第十二条 律师、律师事务所应当对其开立的互联网媒介账户中的信息内容负责,如果发现他人在其互联网媒介账户中发布违反本规则的信息,应当及时删除。第十三条 律师、律师事务所和互联网平台、大众媒体等第三方媒介合作进行业务推广的,无论该第三方是否向律师、律师事务所收取费用,均应当遵守本规则。律师、律师事务所应当要求第三方传播媒介向受众明示本规则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信息。律师、律师事务所不得以支付案件介绍费、律师费收入分成等方式与第三方合作进行业务推广。第十四条 律师、律师事务所不得帮助他人违反本规则。在为个人、单位、外地律师、外国律师提供服务或者进行业务合作过程中,发现其存在违反本规则行为的,律师、律师事务所应当告知其本规则的规定,督促其停止违规行为或者停止提供服务、业务合作。第十五条 律师、律师事务所违反本规则发布业务推广信息的,由其所属的地方律师协会管理。第十六条 律师协会对律师、律师事务所业务推广信息可以采取审查、检查、抽查等方式进行管理,或者根据投诉进行调查处理。第十七条 对于违反本规则的行为,律师协会应当责令律师和律师事务所限期改正,并可根据《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违规行为处分规则》予以查处。第十八条 律师、律师事务所在参与招标、比选等活动中提供法律服务信息,参照本规则执行。第十九条 本规则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2021-04-06
>> 查看详情
《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2018修订)
(2008年7月18日司法部令第111号发布,2012年11月30日司法部令第125号修正,2016年9月6日司法部令第133号修订,2018年12月5日司法部令第142号修正)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律师事务所的设立条件 第三章 律师事务所设立许可程序 第四章 律师事务所的变更和终止 第五章 律师事务所分所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六章 律师事务所执业和管理规则 第七章 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管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律师事务所的设立,加强对律师事务所的监督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律师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律师事务所应当依法设立并取得执业许可证。律师事务所的设立和发展,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合理分布、均衡发展。第三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律师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律师事务所应当依法开展业务活动,加强内部管理和对律师执业行为的监督,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律师事务所的业务活动,不得侵害律师事务所的合法权益。第四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律师事务所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应当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并按期进行换届。律师事务所正式党员不足三人的,应当通过联合成立党组织、上级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开展党的工作,并在条件具备时及时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完善党组织参与律师事务所决策、管理的工作机制,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做好工作提供场地、人员和经费等支持。第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依照《律师法》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律师事务所进行监督、指导。律师协会依照《律师法》、协会章程和行业规范,对律师事务所实行行业自律。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应当结合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律师行业党的建设的指导。第六条 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应当建立健全律师事务所表彰奖励制度,根据有关规定设立综合性和单项表彰项目,对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律师事务所进行表彰奖励。第二章 律师事务所的设立条件第七条 律师事务所可以由律师合伙设立、律师个人设立或者由国家出资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可以采用普通合伙或者特殊的普通合伙形式设立。第八条 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二)有符合《律师法》和本办法规定的律师;(三)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一定的执业经历并能够专职执业的律师,且在申请设立前三年内未受过停止执业处罚;(四)有符合本办法规定数额的资产。第九条 设立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书面合伙协议;(二)有三名以上合伙人作为设立人;(三)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并能够专职执业的律师;(四)有人民币三十万元以上的资产。第十条 设立特殊的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书面合伙协议;(二)有二十名以上合伙人作为设立人;(三)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并能够专职执业的律师;(四)有人民币一千万元以上的资产。第十一条 设立个人律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五年以上执业经历并能够专职执业的律师;(二)有人民币十万元以上的资产。第十二条 国家出资设立的律师事务所,除符合《律师法》规定的一般条件外,应当至少有二名符合《律师法》规定并能够专职执业的律师。需要国家出资设立律师事务所的,由当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筹建,申请设立许可前须经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核拨编制、提供经费保障。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可以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律师业发展需要,适当调整本办法规定的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特殊的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和个人律师事务所的设立资产数额,报司法部批准后实施。第十四条 设立律师事务所,其申请的名称应当符合司法部有关律师事务所名称管理的规定,并应当在申请设立许可前按规定办理名称检索。第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人选,应当在申请设立许可时一并报审核机关核准。合伙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应当从本所合伙人中经全体合伙人选举产生;国家出资设立的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由本所律师推选,经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同意。个人律师事务所设立人是该所的负责人。第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章程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律师事务所的名称和住所;(二)律师事务所的宗旨;(三)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四)设立资产的数额和来源;(五)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的职责以及产生、变更程序;(六)律师事务所决策、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责;(七)本所律师的权利与义务;(八)律师事务所有关执业、收费、财务、分配等主要管理制度;(九)律师事务所解散的事由、程序以及清算办法;(十)律师事务所章程的解释、修改程序;(十一)律师事务所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地位作用、职责权限、参与本所决策、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党建工作保障措施等;(十二)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其章程还应当载明合伙人的姓名、出资额及出资方式。律师事务所章程的内容不得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律师事务所章程自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设立律师事务所决定之日起生效。第十七条 合伙协议应当载明下列内容:(一)合伙人,包括姓名、居住地、身份证号、律师执业经历等;(二)合伙人的出资额及出资方式;(三)合伙人的权利、义务;(四)合伙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的职责以及产生、变更程序;(五)合伙人会议的职责、议事规则等;(六)合伙人收益分配及债务承担方式;(七)合伙人入伙、退伙及除名的条件和程序;(八)合伙人之间争议的解决方法和程序,违反合伙协议承担的责任;(九)合伙协议的解释、修改程序;(十)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合伙协议的内容不得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合伙协议由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并签名,自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设立律师事务所决定之日起生效。第三章 律师事务所设立许可程序第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的设立许可,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受理设立申请并进行初审,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准予设立的决定。第十九条 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提交下列材料:(一)设立申请书;(二)律师事务所的名称、章程;(三)设立人的名单、简历、身份证明、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人选;(四)住所证明;(五)资产证明。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还应当提交合伙协议。设立国家出资设立的律师事务所,应当提交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出具的核拨编制、提供经费保障的批件。申请设立许可时,申请人应当如实填报《律师事务所设立申请登记表》。第二十条 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设立律师事务所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一)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受理;(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按要求补正的,予以受理;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三)申请事项明显不符合法定条件或者申请人拒绝补正、无法补正有关材料的,不予受理,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第二十一条 受理申请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决定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可以征求拟设立律师事务所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意见;对于需要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有关证明材料,也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核实。经审查,应当对设立律师事务所的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材料是否真实齐全出具审查意见,并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第二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受理申请机关报送的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十日内予以审核,作出是否准予设立律师事务所的决定。准予设立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不准予设立的,应当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第二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用于办公场所悬挂,副本用于接受查验。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应当载明的内容、制作的规格、证号编制办法,由司法部规定。执业许可证由司法部统一制作。第二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设立申请人应当在领取执业许可证后的六十日内,按照有关规定刻制印章、开立银行账户、办理税务登记,完成律师事务所开业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将刻制的律师事务所公章、财务章印模和开立的银行账户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备案。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作出准予设立律师事务所决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撤销原准予设立的决定,收回并注销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一)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准予设立决定的;(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设立决定的。第四章 律师事务所的变更和终止第二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名称、负责人、章程、合伙协议的,应当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审查后报原审核机关批准。具体办法按律师事务所设立许可程序办理。律师事务所变更住所、合伙人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五日内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报原审核机关备案。第二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跨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变更住所,需要相应变更负责对其实施日常监督管理的司法行政机关的,应当在办理备案手续后,由其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将有关变更情况通知律师事务所迁入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拟将住所迁移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当按注销原律师事务所、设立新的律师事务所的程序办理。第二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合伙人,包括吸收新合伙人、合伙人退伙、合伙人因法定事由或者经合伙人会议决议被除名。新合伙人应当从专职执业的律师中产生,并具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但司法部另有规定的除外。受到六个月以上停止执业处罚的律师,处罚期满未逾三年的,不得担任合伙人。合伙人退伙、被除名的,律师事务所应当依照法律、本所章程和合伙协议处理相关财产权益、债务承担等事务。因合伙人变更需要修改合伙协议的,修改后的合伙协议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报批。第二十九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组织形式的,应当在自行依法处理好业务衔接、人员安排、资产处置、债务承担等事务并对章程、合伙协议作出相应修改后,方可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申请变更。第三十条 律师事务所因分立、合并,需要对原律师事务所进行变更或者注销原律师事务所、设立新的律师事务所的,应当在自行依法处理好相关律师事务所的业务衔接、人员安排、资产处置、债务承担等事务后,提交分立协议或者合并协议等申请材料,按照本办法的相关规定办理。第三十一条 律师事务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一)不能保持法定设立条件,经限期整改仍不符合条件的;(二)执业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三)自行决定解散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终止的其他情形。律师事务所在取得设立许可后,六个月内未开业或者无正当理由停止业务活动满一年的,视为自行停办,应当终止。律师事务所在受到停业整顿处罚期限未满前,不得自行决定解散。第三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在终止事由发生后,不得受理新的业务。律师事务所在终止事由发生后,应当向社会公告,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清算,依法处置资产分割、债务清偿等事务。律师事务所应当在清算结束后十五日内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提交注销申请书、清算报告、本所执业许可证以及其他有关材料,由其出具审查意见后连同全部注销申请材料报原审核机关审核,办理注销手续。律师事务所拒不履行公告、清算义务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向社会公告后,可以直接报原审核机关办理注销手续。律师事务所被注销后的债权、债务由律师事务所的设立人、合伙人承担。律师事务所被注销的,其业务档案、财务账簿、本所印章的移管、处置,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第五章 律师事务所分所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第三十三条 成立三年以上并具有二十名以上执业律师的合伙律师事务所,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可以在本所所在地的市、县以外的地方设立分所。设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的合伙律师事务所也可以在本所所在城区以外的区、县设立分所。律师事务所及其分所受到停业整顿处罚期限未满的,该所不得申请设立分所;律师事务所的分所受到吊销执业许可证处罚的,该所自分所受到处罚之日起二年内不得申请设立分所。第三十四条 分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符合《律师事务所名称管理办法》规定的名称;(二)有自己的住所;(三)有三名以上律师事务所派驻的专职律师;(四)有人民币三十万元以上的资产;(五)分所负责人应当是具有三年以上的执业经历并能够专职执业,且在担任负责人前三年内未受过停止执业处罚的律师。律师事务所到经济欠发达的市、县设立分所的,前款规定的派驻律师条件可以降至一至二名;资产条件可以降至人民币十万元。具体适用地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确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律师业发展状况,需要提高第一款第(三)、(四)项规定的条件的,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程序办理。第三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申请设立分所,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设立分所申请书;(二)本所基本情况,本所设立许可机关为其出具的符合《律师法》第十九条和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条件的证明;(三)本所执业许可证复印件,本所章程和合伙协议;(四)拟在分所执业的律师的名单、简历、身份证明和律师执业证书复印件;(五)拟任分所负责人的人选及基本情况,该人选执业许可机关为其出具的符合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条件的证明;(六)分所的名称,分所住所证明和资产证明;(七)本所制定的分所管理办法。申请设立分所时,申请人应当如实填报《律师事务所分所设立申请登记表》。第三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申请设立分所,由拟设立分所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受理并进行初审,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决定是否准予设立分所。具体程序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办理。准予设立分所的,由设立许可机关向申请人颁发律师事务所分所执业许可证。第三十七条 分所律师除由律师事务所派驻外,可以依照《律师执业管理办法》的规定面向社会聘用律师。派驻分所律师,参照《律师执业管理办法》有关律师变更执业机构的规定办理,由准予设立分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予以换发执业证书,原执业证书交回原颁证机关;分所聘用律师,依照《律师执业管理办法》规定的申请律师执业许可或者变更执业机构的程序办理。第三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决定变更分所负责人的,应当经分所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区(县)司法行政机关报分所设立许可机关批准;变更派驻分所律师的,参照《律师执业管理办法》有关律师变更执业机构的规定办理。分所变更住所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五日内,经分所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区(县)司法行政机关报分所设立许可机关备案。律师事务所变更名称的,应当自名称获准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经分所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向分所设立许可机关申请变更分所名称。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分所应当终止:(一)律师事务所依法终止的;(二)律师事务所不能保持《律师法》和本办法规定设立分所的条件,经限期整改仍不符合条件的;(三)分所不能保持本办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经限期整改仍不符合条件的;(四)分所在取得设立许可后六个月内未开业或者无正当理由停止业务活动满一年的;(五)律师事务所决定停办分所的;(六)分所执业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终止的其他情形。分所终止的,由分所设立许可机关注销分所执业许可证。分所终止的有关事宜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办理。第六章 律师事务所执业和管理规则第四十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执业管理和其他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本所律师执业行为,履行监管职责,对本所律师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规范,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第四十一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保障本所律师和辅助人员享有下列权利:(一)获得本所提供的必要工作条件和劳动保障;(二)获得劳动报酬及享受有关福利待遇;(三)向本所提出意见和建议;(四)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规范规定的其他权利。第四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监督本所律师和辅助人员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二)依法、诚信、规范执业;(三)接受本所监督管理,遵守本所章程和规章制度,维护本所的形象和声誉;(四)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规范规定的其他义务。第四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违规律师辞退和除名制度,对违法违规执业、违反本所章程及管理制度或者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律师,可以将其辞退或者经合伙人会议通过将其除名,有关处理结果报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备案。第四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在法定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不得以独资、与他人合资或者委托持股方式兴办企业,并委派律师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职务,不得从事与法律服务无关的其他经营性活动。第四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其他律师事务所公平竞争,不得以诋毁其他律师事务所、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第四十六条 律师承办业务,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律师事务所受理业务,应当进行利益冲突审查,不得违反规定受理与本所承办业务及其委托人有利益冲突的业务。第四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收取服务费用并如实入账,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及时查处有关违规收费的举报和投诉,不得在实行政府指导价的业务领域违反规定标准收取费用,或者违反风险代理管理规定收取费用。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和实行合理的分配制度及激励机制。律师事务所应当依法纳税。第四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依法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及时安排本所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提供条件和便利,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接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第四十九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重大疑难案件的请示报告、集体研究和检查督导制度,规范受理程序,指导监督律师依法办理重大疑难案件。第五十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依法履行管理职责,教育管理本所律师依法、规范承办业务,加强对本所律师执业活动的监督管理,不得放任、纵容本所律师有下列行为:(一)采取煽动、教唆和组织当事人或者其他人员到司法机关或者其他国家机关静坐、举牌、打横幅、喊口号、声援、围观等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非法手段,聚众滋事,制造影响,向有关部门施加压力;(二)对本人或者其他律师正在办理的案件进行歪曲、有误导性的宣传和评论,恶意炒作案件;(三)以串联组团、联署签名、发表公开信、组织网上聚集、声援等方式或者借个案研讨之名,制造舆论压力,攻击、诋毁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四)无正当理由,拒不按照人民法院通知出庭参与诉讼,或者违反法庭规则,擅自退庭;(五)聚众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否定国家认定的邪教组织的性质,或者有其他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六)发表、散布否定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原则和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利用网络、媒体挑动对党和政府的不满,发起、参与危害国家安全的组织或者支持、参与、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以歪曲事实真相、明显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等方式,发表恶意诽谤他人的言论,或者发表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言论。第五十一条 合伙律师事务所和国家出资设立的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规定为聘用的律师和辅助人员办理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个人律师事务所聘用律师和辅助人员的,应当按前款规定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第五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规定,建立执业风险、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基金。律师参加执业责任保险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第五十三条 律师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律师事务所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的律师追偿。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对律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特殊的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律师事务所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律师事务所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律师事务所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个人律师事务所的设立人对律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国家出资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第五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负责对律师事务所的业务活动和内部事务进行管理,对外代表律师事务所,依法承担对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的管理责任。合伙人会议或者律师会议为合伙律师事务所或者国家出资设立的律师事务所的决策机构;个人律师事务所的重大决策应当充分听取聘用律师的意见。律师事务所根据本所章程可以设立相关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协助本所负责人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第五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加强对本所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活动,为律师参加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条件。第五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律师表彰奖励制度,对依法、诚信、规范执业表现突出的律师予以表彰奖励。第五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投诉查处制度,及时查处、纠正本所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调处在执业中与委托人之间的纠纷;认为需要对被投诉律师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业惩戒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律师协会报告。已担任合伙人的律师受到六个月以上停止执业处罚的,自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至处罚期满后三年内,不得担任合伙人。第五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制度,按照规定对本所律师的执业表现和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进行考核,评定等次,实施奖惩,建立律师执业档案和诚信档案。第五十九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于每年的一季度经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提交上一年度本所执业情况报告和律师执业考核结果,直辖市的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情况报告和律师执业考核结果直接向所在地区(县)司法行政机关提交,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的年度检查考核。具体年度检查考核办法,由司法部规定。第六十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对所承办业务的案卷和有关资料及时立卷归档,妥善保管。第六十一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通过本所网站等,公开本所律师和辅助人员的基本信息和奖惩情况。第六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妥善保管、依法使用本所执业许可证,不得变造、出借、出租。如有遗失或者损毁的,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向原审核机关申请补发或者换发。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遗失的,应当在当地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律师事务所被撤销许可、受到吊销执业许可证处罚的,由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缴其执业许可证。律师事务所受到停业整顿处罚的,应当自处罚决定生效后至处罚期限届满前,将执业许可证缴存其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第六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加强对分所执业和管理活动的监督,履行下列管理职责:(一)任免分所负责人;(二)决定派驻分所律师,核准分所聘用律师人选;(三)审核、批准分所的内部管理制度;(四)审核、批准分所的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五)指导、监督分所的执业活动及重大法律事务的办理;(六)指导、监督分所的财务活动,审核、批准分所的分配方案和年度财务预算、决算;(七)决定分所重要事项的变更、分所停办和分所资产的处置;(八)本所规定的其他由律师事务所决定的事项。律师事务所应当依法对其分所的债务承担责任。第七章 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管理第六十四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一)监督律师事务所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二)监督律师事务所执业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三)监督律师事务所保持法定设立条件以及变更报批或者备案的执行情况;(四)监督律师事务所进行清算、申请注销的情况;(五)监督律师事务所开展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和上报年度执业总结的情况;(六)受理对律师事务所的举报和投诉;(七)监督律师事务所履行行政处罚和实行整改的情况;(八)司法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规定的其他职责。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开展日常监督管理过程中,对发现、查实的律师事务所在执业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对律师事务所负责人或者有关律师进行警示谈话,责令改正,并对其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对律师事务所的违法行为认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向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处罚建议;认为需要给予行业惩戒的,移送律师协会处理。第六十五条 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一)掌握本行政区域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和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的情况,制定加强律师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二)指导、监督下一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对律师事务所的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指导对律师事务所重大投诉案件的查处工作;(三)对律师事务所进行表彰;(四)依法定职权对律师事务所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对依法应当给予吊销执业许可证处罚的,向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处罚建议;(五)组织开展对律师事务所的年度检查考核工作;(六)受理、审查律师事务所设立、变更、设立分所、注销申请事项;(七)建立律师事务所执业档案,负责有关律师事务所的许可、变更、终止及执业档案信息的公开工作;(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负有前款规定的有关职责。第六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一)制定本行政区域律师事务所的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律师事务所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二)掌握本行政区域律师事务所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开展情况;(三)监督、指导下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对律师事务所的专项监督检查和年度检查考核工作;(四)组织对律师事务所的表彰活动;(五)依法对律师事务所的严重违法行为实施吊销执业许可证的处罚,监督下一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工作,办理有关行政复议和申诉案件;(六)办理律师事务所设立核准、变更核准或者备案、设立分所核准及执业许可证注销事项;(七)负责本行政区域律师事务所有关重大信息的公开工作;(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六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依照《律师法》和有关法规、规章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律师事务所违反本办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五十条规定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依照《律师法》第五十条相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第六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管理分所的情况,应当纳入司法行政机关对该所年度检查考核的内容;律师事务所对分所及其律师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由该所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律师事务所分所及其律师,应当接受分所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指导,接受分所所在地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第六十九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所的,分所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将分所设立、变更、终止以及年度考核、行政处罚等情况及时抄送设立分所的律师事务所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第七十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律师事务所实施监督管理,不得妨碍律师事务所依法执业,不得侵害律师事务所的合法权益,不得索取或者收受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第七十一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实施许可和管理活动的层级监督,按照规定建立有关工作的统计、请示、报告、督办等制度。负责律师事务所许可实施、年度检查考核或者奖励、处罚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有关许可决定、考核结果或者奖惩情况通报下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报送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第七十二条 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应当建立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信息管理系统,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律师事务所基本信息和年度检查考核结果、奖惩情况。第七十三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律师协会的指导、监督,支持律师协会依照《律师法》和协会章程、行业规范对律师事务所实行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协调、协作机制。第七十四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定期将本行政区域律师事务所的组织、队伍、业务情况的统计资料、年度管理工作总结报送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第七十五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律师事务所的违法违规行为向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提出予以处罚、处分建议的,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应当自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7日内通报建议机关。第七十六条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律师事务所设立许可和实施监督管理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八章 附 则第七十七条 军队法律顾问处的管理,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第七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此前司法部制定的有关律师事务所管理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2021-04-06
>> 查看详情
《律师会见监狱在押罪犯规定》(20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监狱局:《律师会见监狱在押罪犯规定》已经2017年11月24日司法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2017年11月27日律师会见监狱在押罪犯规定第一条 为了依法保障律师执业及在押罪犯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监狱依法保障律师会见在押罪犯的权利。律师会见在押罪犯应当遵守监狱管理的有关规定。第三条 监狱应当公开律师会见预约方式,为律师会见提供便利。律师会见在押罪犯,应当在监狱内进行。监狱应当合理安排律师会见场所,方便律师会见、阅卷等事务。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接受在押罪犯委托或者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可以会见在押罪犯:(一)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担任辩护人或者代理人;(二)在民事、行政诉讼程序中,担任代理人;(三)代理调解、仲裁;(四)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申诉;(五)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六)解答有关法律询问、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其他文书。其他案件的代理律师,需要向监狱在押罪犯调查取证的,可以会见在押罪犯。罪犯的监护人、近亲属可以代为委托律师。第五条 律师需要会见在押罪犯,可以传真、邮寄或者直接提交的方式,向罪犯所在监狱提交下列材料的复印件,并于会见之日向监狱出示原件:(一)律师执业证书;(二)律师事务所证明;(三)罪犯本人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的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或者另案调查取证的相关证明文件。监狱应当留存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律师会见在押罪犯证明原件。罪犯的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律师的,律师第一次会见时,应当向罪犯本人确认是否建立委托关系。第六条 律师会见在押罪犯需要助理随同参加的,律师应当向监狱提交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律师助理会见在押罪犯的证明和律师执业证书或者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证。第七条 律师会见在押罪犯需要翻译人员随同参加的,律师应当提前向监狱提出申请,并提交能够证明其翻译人员身份的证明文件。监狱应当及时审查并在三日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批准参加的,应当及时通知律师。不批准参加的,应当向律师书面说明理由。随同律师参加会见的翻译人员,应当持监狱批准通知书和本人身份证明参加会见。第八条 监狱收到律师提交的本规定第五条所列的材料后,对于符合本规定第四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能当时安排的,应当当时安排;不能当时安排的,监狱应当说明情况,在四十八小时内安排会见。第九条 在押罪犯可以委托一至两名律师。委托两名律师的,两名律师可以共同会见,也可以单独会见。律师可以带一名律师助理协助会见。第十条 律师会见在押罪犯,应当遵守监狱的作息时间。监狱应当保障律师履行职责需要的会见时间和次数。第十一条 律师会见在押罪犯时,监狱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和工作需要决定是否派警察在场。辩护律师会见被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在押罪犯时,不被监听,监狱不得派警察在场。第十二条 律师会见在押罪犯,认为监狱及其工作人员阻碍其依法行使执业权利的,可以向监狱或者其上级主管机关投诉,也可以向其所执业律师事务所所在地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请维护执业权利。情况紧急的,可以向事发地的司法行政机关申请维护执业权利。第十三条 律师会见在押罪犯,应当遵守监狱管理的有关规定,恪守律师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一)传递违禁物品;(二)私自为在押罪犯传递书信、钱物;(三)将通讯工具提供给在押罪犯使用;(四)未经监狱和在押罪犯同意对会见进行录音、录像和拍照;(五)实施与受委托职责无关的行为;(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妨碍监狱管理秩序的行为。第十四条 监狱发现律师会见在押罪犯过程中有第十三条规定行为的,应当警告并责令改正。警告无效的,应当中止会见。监狱可以向律师所在律师事务所的主管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律师协会通报。第十五条 本规定所称律师助理,是指辩护、代理律师所在律师事务所的其他律师或申请律师执业实习人员。所称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司法部2004年3月19日印发的《律师会见监狱在押罪犯暂行规定》(司发通〔2004〕31号)同时废止。
2021-04-06
>> 查看详情
《律师协会会员违规行为处分规则(试行)》(2017修订)
(1999年12月18日第四届全国律协常务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2004年3月20日第五届全国律协常务理事会第九次会议修订;2017年1月8日第九届全国律协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修订)目 录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惩戒委员会 第三章 纪律处分的种类、适用 第四章 违规行为与处分的适用 第一节 利益冲突行为 第二节 代理不尽责行为 第三节 泄露秘密或者隐私的行为 第四节 违规收案、收费的行为 第五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六节 妨碍司法公正的行为 第七节 以不正当方式影响依法办理案件的行为 第八节 违反司法行政管理或者行业管理的行为 第九节 其它应处分的违规行为 第五章 纪律处分程序 第一节 受理、立案 第二节 回避 第三节 调查 第四节 纪律处分的决定程序 第六章 复查 第七章 调解 第八章 附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律师协会:修订后的《律师协会会员违规行为处分规则(试行)》已经第九届全国律协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7年3月31日起试行。2017年3月31日前已结案,或做出处分决定的投诉案件,不适用本规则,但截至2016年3月30日后做出的处分决定,可在满一年前适用本规范第七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2017年3月31日前已受理立案、尚未审结的,适用本规则。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2017年3月20日律师协会会员违规行为处分规则(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建设,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和律师事务所管理活动,规范律师协会对违规会员的惩戒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律师执业管理办法》、《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章程》(以下称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律师协会对会员的违规行为实施纪律处分,适用本规则。第三条 会员具有本规则列举的违规行为的,适用本规则;会员具有本规则未列举的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律师协会管理规范和公序良俗的行为,应予处分的,适用本规则。第四条 公职、公司律师的违规行为,适用本规则。第五条 向律师协会控诉、举报、检举会员有违规行为的称“投诉”。第六条 会员违规行为的被侵害人,或者能够证明会员有违规行为发生的人向律师协会投诉的,称“投诉人”。第七条 律师协会实施纪律处分时,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执行律师协会的有关规定,坚持教育与处分相结合、调查与惩戒相分离。第二章 惩戒委员会第八条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设立惩戒委员会,负责律师行业处分相关规则的制定及对地方律师协会处分工作的指导与监督。第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及设区的市律师协会设立惩戒委员会,负责对违规会员进行处分。第十条 对会员涉嫌违规案件的调查和纪律处分,由涉嫌违规行为发生时该会员所属律师协会管辖;被调查的会员执业所在的行政区域未设立律师协会的,由该区域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管辖。被调查的会员在涉嫌违规行为发生后,加入其他地方律师协会的,该地方律师协会应当协助其原属律师协会进行调查。违规行为持续期间,被调查的会员先后加入两个以上地方律师协会的,所涉及律师协会均有调查和纪律处分的管辖权,由最先立案的律师协会行使管辖权。第十一条 地方律师协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律师协会指定管辖。有管辖权的律师协会作出的纪律处分决定生效时,被处分的会员已加入其他地方律师协会的,纪律处分由现执业所在地的律师协会执行。第十二条 惩戒委员会由具有八年以上执业经历和相关工作经验,或者具有律师行业管理经验,熟悉律师行业情况的人员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相关领域专家担任顾问。惩戒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由同级律师协会会长办公会提名,经常务理事会或者理事会决定产生,任期与理事会任期相同。惩戒委员会的委员由同级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或者理事会采取选举、推选、决定等方式产生,任期与理事会任期相同。第十三条 惩戒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名单应报上一级律师协会备案。第十四条 惩戒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为设在律师协会秘书处的投诉受理查处中心,职责是:(一)参与起草投诉受理查处相关规则和制度;(二)接待投诉举报;(三)对投诉举报进行初审,对于符合规定的投诉提交惩戒委员会受理;(四)负责向惩戒委员会转交上一级律师协会交办、督办的案件;(五)负责向下一级律师协会转办、督办案件;(六)负责与相关办案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间的组织协调有关工作,参与投诉案件调查、处置、反馈工作;(七)定期开展对投诉工作的汇总、归档、通报、信息披露和回访;(八)研究起草惩戒工作报告;(九)其他应当由投诉中心办理的工作。第三章 纪律处分的种类、适用第十五条 律师协会对会员的违规行为实施纪律处分的种类有:(一)训诫;(二)警告;(三)通报批评;(四)公开谴责;(五)中止会员权利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六)取消会员资格。训诫,是一种警示性的纪律处分措施,是最轻微的惩戒方式,适用于会员初次因过失违规或者违规情节显著轻微的情形。训诫采取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实施。采取口头训诫的,应当制作笔录存档。警告,是一种较轻的纪律处分措施,适用于会员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违规,但情节较轻,应当予以及时纠正和警示的情形。通报批评、公开谴责适用于会员故意违规、违规情节严重,或者经警告、训诫后再次违规的行为。中止会员权利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是指在会员权利中止期间,暂停会员享有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全部会员权利,但并不免除该会员的义务。除口头训诫外,其他处分均需作出书面决定。第十六条 律师协会决定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的,可以同时责令违规会员接受专门培训或者限期整改。专门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增加常规培训课时或者律师协会认可的其他方式进行。限期整改是指要求违规会员依据律师协会的处分决定或者整改意见书履行特定义务,包括:(一)责令会员向委托人返还违规收取的律师服务费及其他费用;(二)责令会员因不尽职或者不称职服务而向委托人退还部分或者全部已收取的律师服务费;(三)责令会员返还违规占有的委托人提供的原始材料或者实物;(四)责令会员因利益冲突退出代理或者辞去委托;(五)责令会员向委托人开具合法票据、向委托人书面致歉或者当面赔礼道歉等;(六)责令就某类专项业务连续发生违规执业行为的律师事务所或者律师进行专项整改,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另行给予单项处分;(七)律师协会认为必要的其他整改措施。第十七条 训诫、警告、通报批评、公开谴责、中止会员权利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纪律处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或者设区的市律师协会作出;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作出;设区的市律师协会可以建议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依本规则给予会员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或者设区的市律师协会拟对违规会员作出中止会员权利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纪律处分决定时,可以事先或者同时建议同级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对该会员给予相应期限的停业整顿或者停止执业的行政处罚;会员被司法行政机关依法给予相应期限的停业整顿或者停止执业行政处罚的,该会员所在的律师协会应当直接对其作出中止会员权利相应期限的纪律处分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拟对违规会员作出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决定时,应当事先建议同级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吊销该会员的执业证书;会员被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吊销执业证书的,该会员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应当直接对其作出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决定。第十八条 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一)初次违规并且情节显著轻微或轻微的;(二)承认违规并作出诚恳书面反省的;(三)自觉改正不规范执业行为的;(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良后果发生或减轻不良后果的。第十九条 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分:(一)违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二)逃避、抵制和阻挠调查的;(三)对投诉人、证人和有关人员打击报复的;(四)曾因违规行为受过行业处分或受过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的。第四章 违规行为与处分的适用第一节 利益冲突行为第二十条 具有以下利益冲突行为之一的,给予训诫、警告或者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公开谴责、中止会员权利三个月以下的纪律处分:(一)律师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的;(二)律师办理诉讼或者非诉讼业务,其近亲属是对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的;(三)曾经亲自处理或者审理过某一事项或者案件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仲裁员,成为律师后又办理该事项或者案件的;(四)同一律师事务所的不同律师同时担任同一刑事案件的被害人的代理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但在该县区域内只有一家律师事务所且事先征得当事人同意的除外;(五)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仲裁案件中,同一律师事务所的不同律师同时担任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或者本所或其工作人员为一方当事人,本所其他律师担任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六)在非诉讼业务中,除各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外,同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同时担任彼此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七)在委托关系终止后,同一律师事务所或同一律师在同一案件后续审理或者处理中又接受对方当事人委托的;(八)担任法律顾问期间,为顾问单位的对方当事人或者有利益冲突的当事人代理、辩护的;(九)曾经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十)担任所在律师事务所其他律师任仲裁员的仲裁案件代理人的;(十一)其他依据律师执业经验和行业常识能够判断为应当主动回避且不得办理的利益冲突情形。第二十一条 未征得各方委托人的同意而从事以下代理行为之一的,给予训诫、警告或者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一)接受民事诉讼、仲裁案件一方当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师是该案件中对方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担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师是该案件被害人的近亲属的;(三)同一律师事务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诉讼案件或者非诉讼业务当事人的对方当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业务的;(四)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务关系,在某一诉讼或仲裁案件中该委托人未要求该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其代理人,而该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该委托人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五)在委托关系终止后一年内,律师又就同一法律事务接受与原委托人有利害关系的对方当事人的委托的;(六)其他与本条第(一)至第(五)项情况相似,且依据律师执业经验和行业常识能够判断的其他情形。第二节 代理不尽责行为第二十二条 提供法律服务不尽责,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给予训诫、警告或者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公开谴责、中止会员权利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或者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一)超越委托权限,从事代理活动的;(二)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不向委托人提供约定的法律服务的,拒绝辩护或者代理的,包括:不及时调查了解案情,不及时收集、申请保全证据材料,或者无故延误参与诉讼、申请执行,逾期行使撤销权、异议权等权利,或者逾期申请办理批准、登记、变更、披露、备案、公告等手续,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三)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律师事务所或者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的,或者接受指派后,拖延、懈怠履行或者擅自停止履行法律援助职责的,或者接受指派后,未经律师事务所或者法律援助机构同意,擅自将法律援助案件转交其他人员办理的;(四)因过错导致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存在重大遗漏或者错误,给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或者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危害的。第二十三条 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给予训诫、警告或者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公开谴责、中止会员权利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或者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一)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利益;接受委托后,故意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二)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及其他利益,与对方当事人、第三人恶意串通,向对方当事人、第三人提供不利于委托人的信息、证据材料,侵害委托人的权益;(三)为阻挠当事人解除委托关系,威胁、恐吓当事人或者扣留当事人提供的材料的。第三节 泄露秘密或者隐私的行为第二十四条 泄漏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者公开谴责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中止会员权利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纪律处分。第二十五条 违反规定披露、散布不公开审理案件的信息、材料,或者本人、其他律师在办案过程中获悉的有关案件重要信息、证据材料的,给予通报批评、公开谴责或者中止会员权利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第二十六条 泄漏国家秘密的,给予公开谴责、中止会员权利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第四节 违规收案、收费的行为第二十七条 违规收案、收费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给予训诫、警告或者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公开谴责、中止会员权利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或者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一)不按规定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的;(二)不按规定统一接受委托、签订书面委托合同和收费合同,统一收取委托人支付的各项费用的,或者不按规定统一保管、使用律师服务专用文书、财务票据、业务档案的;(三)私自接受委托,私自向委托人收取费用,或者收取规定、约定之外的费用或者财物的;违反律师服务收费管理规定或者收费协议约定,擅自提高收费的;(四)执业期间以非律师身份从事有偿法律服务的;(五)不向委托人开具律师服务收费合法票据,或者不向委托人提交办案费用开支有效凭证的;(六)在实行政府指导价的业务领域违反规定标准收取费用,或者违反风险代理管理规定收取费用。第二十八条 假借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以联络、酬谢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为由,向当事人索取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给予公开谴责或者中止会员权利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纪律处分。第五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二十九条 具有下列以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的行为之一的,给予训诫、警告或者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公开谴责、中止会员权利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或者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一)为争揽业务,向委托人作虚假承诺的;(二)向当事人明示或者暗示与办案机关、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特殊关系的;(三)利用媒体、广告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不真实或者不适当宣传的;(四)以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的;(五)在事前和事后为承办案件的法官、检察官、仲裁员牟取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利益,为了争揽案件事前和事后给予有关人员物质的或非物质利益的;(六)在司法机关、监管场所周边违规设立办公场所、散发广告、举牌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的。第三十条 具有下列不正当竞争行为之一的,给予通报批评、公开谴责或者中止会员权利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一)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诋毁其他律师、律师事务所声誉的;(二)哄骗、唆使当事人提起诉讼,制造、扩大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三)利用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或其他具有社会管理职能组织的关系,进行不正当竞争的。第六节 妨碍司法公正的行为第三十一条 承办案件期间,为了不正当目的,在非工作期间、非工作场所,会见承办法官、检察官、仲裁员或者其他有关工作人员,或者违反规定单方面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的,给予中止会员权利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第三十二条 利用与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的特殊关系,打探办案机关内部对案件的办理意见,承办其介绍的案件,影响依法办理案件的,给予中止会员权利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第三十三条 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行贿,许诺提供利益、介绍贿赂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给予中止会员权利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第七节 以不正当方式影响依法办理案件的行为第三十四条 影响司法机关依法办理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给予中止会员权利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一)未经当事人委托或者法律援助机构指派,以律师名义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介入案件,干扰依法办理案件的;(二)对本人或者其他律师正在办理的案件进行歪曲、有误导性的宣传和评论,恶意炒作案件的;(三)以串联组团、联署签名、发表公开信、组织网上聚集、声援等方式或者借个案研讨之名,制造舆论压力,攻击、诋毁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的;(四)煽动、教唆和组织当事人或者其他人员到司法机关或者其他国家机关静坐、举牌、打横幅、喊口号、声援、围观等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非法手段,聚众滋事,制造影响,向有关机关施加压力的;(五)发表、散布否定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原则和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利用网络、媒体挑动对党和政府的不满,发起、参与危害国家安全的组织或者支持、参与、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的;(六)以歪曲事实真相、明显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等方式,发表恶意诽谤他人的言论,或者发表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言论的。第三十五条 不遵守法庭、仲裁庭纪律和监管场所规定、行政处理规则,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给予中止会员权利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一)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违反有关规定,携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会见,将通讯工具提供给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或者传递物品、文件;(二)无正当理由,拒不按照人民法院通知出庭参与诉讼,或者违反法庭规则,擅自退庭;(三)聚众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否定国家认定的邪教组织的性质,或者有其他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第三十六条 故意向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或者行政机关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的,给予中止会员权利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第八节 违反司法行政管理或者行业管理的行为第三十七条 同时在两个律师事务所以上执业的或同时在律师事务所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执业的,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者公开谴责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中止会员权利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的纪律处分。第三十八条 不服从司法行政管理或者行业管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给予中止会员权利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一)向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律师协会提供虚假材料、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二)在受到停止执业处罚期间,或者在律师事务所被停业整顿、注销后继续执业的;(三)因违纪行为受到行业处分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拒不改正的。第三十九条 律师事务所疏于管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者公开谴责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中止会员权利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纪律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一)不按规定建立健全执业管理和其他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本所律师执业行为,履行监管职责,对本所律师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规范,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情况不予监督,发现问题未及时纠正的;(二)聘用律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不按规定与应聘者签订聘用合同,不为其办理社会统筹保险的;(三)不依法纳税的;(四)受到停业整顿处罚后拒不改正,或者在停业整顿期间继续执业的;(五)允许或者默许受到停止执业处罚的本所律师继续执业的;(六)未经批准,擅自在住所以外的地方设立办公点、接待室,或者擅自设立分支机构的;(七)恶意逃避律师事务所及其分支机构债务的;(八)律师事务所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或者接受指派后,不按规定及时安排本所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或者拒绝为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提供条件和便利的;(九)允许或者默许本所律师为承办案件的法官、检察官、仲裁员牟取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利益的;允许或者默许给予有关人员物质的或非物质利益的。第四十条 律师事务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者公开谴责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中止会员权利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纪律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取消会员资格的纪律处分:(一)使用未经核定的律师事务所名称从事活动,或者擅自改变、出借律师事务所名称的;(二)变更名称、章程、负责人、合伙人、住所、合伙人协议等事项,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变更登记的;(三)采取不正当手段阻挠合伙人、合作人、律师退所的;(四)将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发展为合伙人或者推选为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的;(五)以独资、与他人合资或者委托持股方式兴办企业,并委派律师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职务,或者从事与法律服务无关的中介服务和其他经营性活动的;(六)采用出具或者提供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律师服务专用文书、收费票据等方式,为尚未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或者其他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违法执业提供便利的;(七)为未取得律师执业证的人员印制律师名片、标志或者出具其他有关律师身份证明,或者已知本所人员有上述行为而不制止的。第九节 其它应处分的违规行为第四十一条 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行为,依据本规则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第四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放任、怂恿或者指使律师从事违法违规行为的,与违法违规律师一并予以相应的处分。第五章 纪律处分程序第一节 受理、立案第四十三条 投诉人可以采用信函、邮件和直接来访等方式投诉,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投诉。第四十四条 对于没有投诉人投诉的会员涉嫌违规行为,律师协会有权主动调查并作出处分决定。第四十五条 律师协会受理投诉时应当要求投诉人提供具体的事实和相关证据材料。第四十六条 律师协会应当制作接待投诉记录,填写投诉登记表,妥善保管投诉材料,建立会员诚信档案。第四十七条 接待投诉的工作人员应当完成以下工作:(一)当面投诉的,应当认真作好笔录,必要时征得投诉人同意可以录音。投诉时,无关人员不得在场旁听和询问;对记录的主要内容须经投诉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二)信函投诉的,应当作好收发登记、转办和保管等工作。口头或者电话投诉的,要耐心接听,认真记录,并告知投诉人应当提交的书面材料;(三)对司法行政机关委托律师协会调查的投诉案件,应当办理移交手续。第四十八条 惩戒委员会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对案件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第四十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案:(一)不属于本协会受理范围的;(二)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或者证据材料不足的;(三)证据材料与投诉事实没有直接或者必然联系的;(四)匿名投诉或者投诉人身份无法核实,导致相关事实无法查清的;(五)超过处分时效的;(六)投诉人就被投诉会员的违规行为已提起诉讼、仲裁等司法程序案件的;(七)对律师协会已经处理过的违规行为,没有新的事由和证据而重复投诉的;(八)其它不应立案的情形。第五十条 对不予立案的,律师协会应当在惩戒委员会决定作出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人书面说明不予立案的理由,但匿名投诉的除外。需由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其他律师协会处理的投诉案件,律师协会应当制作转移处理书,随投诉资料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并告知投诉人。第五十一条 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人、被调查会员发出书面立案通知。立案通知中应当载明立案的主要内容,有投诉人的,应当列明投诉人名称、投诉内容等事项;投诉人递交了书面投诉文件的,可以将投诉文件的副本与通知一并送达被调查会员;该通知应当要求被调查会员在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申辩,并有义务在同一期限内提交业务档案等书面材料。送达立案通知时,同时告知本案调查组组成人员和日常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名单,告知被调查会员有申请回避的权利。第二节 回避第五十二条 惩戒委员会委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投诉人、被调查会员也有权向律师协会申请其回避:(一)本人与本案投诉人或者被调查的会员有近亲属关系的;(二)与本案被调查会员在同一律师事务所执业的;(三)被调查会员为本人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四)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情形。前款规定,也适用于惩戒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等机构不属于被申请回避的主体,不适用回避。第五十三条 惩戒委员会主任的回避由所在律师协会会长或者主管惩戒工作的副会长决定;副主任的回避由惩戒委员会主任决定。惩戒委员会委员的回避,由惩戒委员会主任或者副主任决定。第五十四条 被调查会员提出回避申请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在申辩期限内提出。对提出的回避申请,律师协会或者惩戒委员会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个工作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并记录在案,此决定为终局决定。第三节 调查第五十五条 惩戒委员会对决定立案调查的案件应当委派两名以上委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并出具调查函。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可以成立由惩戒委员会委员和律师协会邀请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共同调查。第五十六条 调查人员应当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案情。调查范围不受投诉内容的限制。调查发现投诉以外的其他违纪违规行为的,应当一并调查,无需另行立案。发现其他会员涉嫌有与本案关联的涉嫌违规行为的,律师协会可以依职权进行调查。第五十七条 调查人员可以询问被调查会员,出示相关材料,并制作笔录。被调查会员拒绝提交业务档案、拒绝回答询问或者拒绝申辩的,视为逃避、抵制和阻挠调查,应当从重处分。调查人员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者直接与投诉人面对面调查等调查方式进行,要求投诉人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第五十八条 调查人员应当按照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规定的期限完成调查工作,并在调查、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全部案卷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本案的调查终结报告,报告应当载明会员行为是否构成违规,是否建议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与案件有直接关联的事实或者争议进入诉讼、仲裁程序或者发生其他导致调查无法进行的情形的,经惩戒委员会主任及主管会长批准可以中止调查,待相关程序结束后或者相关情形消失后,再行决定是否恢复调查,中止期间不计入调查时限。第四节 纪律处分的决定程序第五十九条 惩戒委员会在作出处分决定前,应当告知被调查会员有要求听证的权利。被调查会员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惩戒委员会告知后的七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听证申请;惩戒委员会认为有必要举行听证的,可以组成听证庭进行。第六十条 决定举行听证的案件,律师协会应当在召开听证庭七个工作日前向被调查的会员送达《听证通知书》,告知其听证庭的时间、地点、听证庭组成人员名单及可以申请回避等事项,并通知案件相关人员。《听证通知书》除直接送达外,可以委托被调查会员所在律师事务所送达,也可以邮寄送达。被调查会员应当按期参加听证,有正当理由要求延期的,经批准可以延一次,未申请延期并且未按期参加听证,视为放弃听证权利。被调查会员不陈述、不申辩、或者不参加听证的视为放弃,不影响惩戒委员会作出决定。第六十一条 听证庭成员由惩戒委员会三至五名委员担任,调查人员不得担任听证庭成员。第六十二条 听证庭依照以下程序进行:(一)询问被调查会员是否申请听证庭组成人员回避;(二)投诉人陈述投诉的事实、理由和投诉请求,投诉人未到庭的,不影响听证程序进行,由调查人员宣读投诉书;被调查会员有权进行申辩;调查人员陈述调查的事实,被调查会员、投诉人对调查的事实发表意见;(三)听证庭组成人员可以就案件有关事实向各方进行询问;(四)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被调查会员、投诉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听证庭根据查明的事实,在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基础上,拟定评议报告交惩戒委员会集体作出决定。第六十三条 惩戒委员会应当在听取或者审阅听证庭评议报告或者调查终结报告后集体作出决定。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出席,决定由出席会议委员的二分之一以上多数通过,如评议出现三种以上意见,且均不过半数时,将最不利于被调查会员的意见票数依次计入次不利于被调查会员的票数,直至超过半数为止。调查人员和应回避人员不参加表决,不计入出席会议委员基数。第六十四条 惩戒委员会成员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对决定评议情况保密。第六十五条 惩戒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后,应当制作书面决定书,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投诉人的基本信息;(二)被调查会员的基本信息、律师执业证书号码、所在律师事务所;(三)投诉的基本事实和诉求;(四)被调查会员的答辩意见;(五)惩戒委员会依据相关证据查明的事实;(六)惩戒委员会对本案作出的决定及其依据;(七)申请复查的权利、期限;(八)作出决定的律师协会名称;(九)作出决定的日期;(十)其他应当载明的事项。第六十六条 决定书经惩戒委员会主任审核后,由律师协会会长或者主管副会长签发。处分决定书应当在签发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由律师协会送达被调查会员,同时将决定书报上一级律师协会备案。惩戒委员会作出撤销案件、不予处分的决定书应当在签发后十个工作日内由律师协会日常工作机构人员送达投诉人、被调查会员。达成和解或者投诉人撤销投诉,但是涉嫌违规的行为应当予以处分的,可以继续进行处分程序,必要时应当依照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启动调查程序。第六十七条 决定书可以直接送达,也可以通过邮寄方式送达。第六十八条 决定书送达应当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收到日期并签名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决定书采用邮寄方式送达的,以挂号回证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第六十九条 受送达人是个人会员的,可以由其所在律师事务所主任、或者行政主管、或者其他合伙人签收;受送达人是团体会员的,可以交其律师事务所主任、或者行政主管、或者合伙人签收。第七十条 受送达人拒收时,可以由送达人邀请律师协会理事或者律师代表作为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把决定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或者其所在律师事务所的住所,视为送达。第七十一条 会员对惩戒委员会作出的处分决定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复查的,或者申请复查后由复查委员会作出维持或者变更原处分决定的,为生效的处分决定。生效的处分决定由该决定书生效时直接管理被处分会员的律师协会执行。第七十二条 惩戒委员会认为会员的违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行政机关,并向其提出处罚建议。同一个违法行为已被行政处罚的不再建议行政处罚。投诉的案件涉及违反《律师法》、《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的,或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惩戒委员会应及时报告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上一级律师协会。第七十三条 训诫、警告处分决定应当由作出决定的律师协会告知所属律师事务所。重大典型律师违法违规案件和律师受到通报批评处分决定生效的,应当在本地区律师行业内进行通报。公开谴责及以上处分决定生效的,应当向社会公开披露。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吊销执业证书、取消会员资格等行政处罚、行业处分决定生效的和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违法违规案件,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报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社会披露。第六章 复查第七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应设立会员处分复查委员会,负责受理复查申请和作出复查决定。第七十五条 复查委员会应当由业内和业外人士组成。业内人士包括:执业律师、律师协会及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业外人士包括:法学界专家、教授;司法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组织的有关人员。复查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由同级律师协会会长办公会提名,经常务理事会或者理事会决定产生,任期与理事会任期相同。复查委员会的委员由同级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或者理事会采取选举、推选、决定等方式产生,任期与理事会任期相同。第七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和设区的市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委员不能同时成为复查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参与其所在地方律师协会会员处分的复查案件。第七十七条 复查委员会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受理复查申请;(二)审查申请复查事项;(三)作出复查决定;(四)其他职责。第七十八条 本案被调查会员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或者设区的市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作出的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决定书送达之次日起的十五个工作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复查委员会申请复查。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秘书长办公会议或者复查委员会主任、副主任集体认为本地区各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所做出的处分决定可能存在事实认定不清,或者适用法律、法规、规范错误,或调查、做出决定的程序不当的,有权在该处分决定做出后一年内提请复查委员会启动复查程序。第七十九条 申请复查的会员为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所申请复查的决定应当是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或者设区的市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作出的;(二)复查申请应当包括具体的复查请求、事实和证据;(三)复查申请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第八十条 复查申请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内容包括:(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地址、执业证书号码及电话等;(二)作出原决定的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名称;(三)复查申请的具体事实、理由、证据和要求等;(四)提起复查申请的日期;(五)惩戒委员会处分决定书。第八十一条 复查委员会自收到申请复查书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应当作如下处理: (一)对符合申请复查条件的,复查委员会应当作出受理决定,并通知申请人;(二)下列情况不予复查:1.不符合申请人主体资格;2.申请复查已超过规定期限;3.申请复查的事项不属于原决定书的范围;4.申请复查的事实和理由不充分。第八十二条 复查委员会应当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由复查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复查委员会委员为主审人与另四名复查委员会委员组成复查庭进行书面审查。复查委员会应当在复查庭组成之日起四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告知其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并将申请复查书的副本送达作出原决定的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申请人可以在接到复查庭组庭通知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对负责本案的复查人员提出回避申请,并应当说明理由。复查人员有本规则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律师协会应当在收到回避申请后十个工作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并记录在案。作出原处分决定的律师协会惩戒委员会自收到申请复查书副本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应当向复查委员会提交作出原处分决定的有关案卷材料,并可以提交针对申请复查书陈述的复查理由、要求等所做的相应说明。逾期不提交的,不影响复查。第八十三条 复查庭对复查申请人主张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要求、原处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证据、给予纪律处分的理由和依据等进行书面审查。复查庭可以通知申请人、作出原处分决定的惩戒委员会对申请人提交的新证据材料的可接受理由、真实性、关联性、证明内容等进行当面或者书面质证。复查庭认为必要时可以当面询问申请人、听取申请人陈述申辩意见。第八十四条 复查庭应于组庭后四十五个工作日内,按照二分之一以上多数意见作出复查决定。复查庭不能形成二分之一以上多数意见的,提交复查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复查庭按照复查委员会全体会议相对多数意见作出复查决定:(一)复查庭认为原处分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责任区分适当,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的,应当作出维持原处分决定;(二)复查庭认为原处分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调查、作出决定程序正当,但适用依据不当,作出的惩戒措施应予变更的;或者原处分决定存在明显笔误的,应当作出变更原处分决定;(三)复查庭认为原处分决定事实认定不清,或者调查、作出决定的程序不当的,应当作出撤销原处分决定,并发回原惩戒委员会重新作出决定。第八十五条 复查庭对作出的复查决定应当制作复查决定书,由复查委员会主任签发后生效。第八十六条 复查庭作出的维持原处分决定或者变更原处分决定的复查决定为最终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第七章 调解第八十七条 在调查、听证、处分等各个阶段均可进行调解,调解期间不计入调查时限。调解应当坚持合法、自愿的原则。第八十八条 经济争议达成和解,或者违规行为受到投诉人谅解的,可以作为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分的依据。第八十九条 调解、和解或者撤回投诉不必然构成纪律处分程序的终结,仍需予以纪律处分的,应当转为惩戒委员会的调查程序。第九十条 复查程序中,复查庭不进行调解,但投诉人谅解违规会员的违规行为的,复查庭可以予以认可,并作为变更原处分决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分的依据。第八章 附则第九十一条 会员违规行为自发生之日起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予以立案。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实施终了之日起计算。违规行为情节或者后果严重的,超过上述规定期限仍需给予纪律处分,由惩戒委员会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决定。会员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后,还应当给予相应的行业纪律处分的,自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刑罚处罚的司法裁决生效之日起计算本条第一款的处分时效。第九十二条 本规定中有关立案通知、组庭通知、调查函、听证通知书、复查决定书等需送达的文书及其相关资料,适用本规则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关于决定书的送达程序。第九十三条 地方律师协会可以根据本规则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工作规则、及处分的执行程序。第九十四条 地方律师协会可以对本规则规定的期间加以调整另行规定。第九十五条 地方律师协会在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行业处分生效后,应当报送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第九十六条 地方律师协会已经颁布的有关会员处分规则与本规则不一致的,以本规则为准。第九十七条 本规则常务理事会通过后,自2017年3月31日起试行。第九十八条 本规则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
2021-04-06
>> 查看详情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执业行为规范》(2009修订)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执业行为规范》(2009修订) 目 录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律师执业基本行为规范 第三章 律师业务推广行为规范 第一节 业务推广原则 第二节 律师业务推广广告 第三节 律师宣传 第四章 律师与委托人或当事人的关系规范 第一节 委托代理关系 第二节 禁止虚假承诺 第三节 禁止非法牟取委托人权益 第四节 利益冲突审查 第五节 保管委托人财产 第六节 转委托 第七节 委托关系的解除与终止 第五章 律师参与诉讼或仲裁规范 第一节 调查取证 第二节 尊重法庭与规范接触司法人员 第三节 庭审仪表和语态 第六章 律师与其他律师的关系规范 第一节 尊重与合作 第二节 禁止不正当竞争 第七章 律师与所任职的律师事务所关系规范 第八章 律师与律师协会关系规范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律师执业行为,保障律师执业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章程》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是律师规范执业行为的指引,是评判律师执业行为的行业标准,是律师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第三条 律师执业行为违反本规范中强制性规范的,将依据相关规范性文件给予处分或惩戒。本规范中的任意性规范,律师应当自律遵守。第四条 本规范适用于作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其他从业人员参照本规范执行。第二章 律师执业基本行为规范第五条 律师应当忠于 宪法、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第六条 律师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依据事实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第七条 律师应当注重职业修养,自觉维护律师行业声誉。第八条 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和其他人不愿泄露的情况和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但是,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其他严重危害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事实和信息除外。第九条 律师应当尊重同行,公平竞争,同业互助。第十条 律师协会倡导律师关注、支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第十一条 律师在执业期间不得以非律师身份从事法律服务。律师只能在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不得在受到停止执业处罚期间继续执业,或者在律师事务所被停业整顿期间、注销后继续以原所名义执业。第十二条 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第十三条 律师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任职期间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第十四条 律师不得为以下行为:(一)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有损律师行业声誉的行为;(二)妨碍国家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三)参加法律所禁止的机构、组织或者社会团体;(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律师协会行业规范及职业道德的行为。(五)其他违反社会公德,严重损害律师职业形象的行为。第三章 律师业务推广行为规范第一节 业务推广原则第十五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推广律师业务,应当遵守平等、诚信原则,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遵守律师行业公认的行业准则,公平竞争。第十六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应当通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加强自身业务竞争能力的途径,开展、推广律师业务。第十七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可以依法以广告方式宣传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以及自己的业务领域和专业特长。第十八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发表学术论文、案例分析、专题解答、授课、普及法律等活动,宣传自己的专业领域。第十九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可以通过举办或者参加各种形式的专题、专业研讨会,宣传自己的专业特长。第二十条 律师可以以自己或者其任职的律师事务所名义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第二十一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在业务推广中不得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二节 律师业务推广广告第二十二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为推广业务,可以发布使社会公众了解律师个人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信息的广告。第二十三条 律师芡布广告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范。第二十四条 律师发布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应当能够使社会公众辨明是律师广告。第二十五条 律师广告可以以律师个人名义发布,也可以以律师事务所名义发布。以律师个人名义发布的律师广告应当注明律师个人所任职的执业机构名称,应当载明律师执业证号。第二十六条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得发布律师广告:(一)没有通过年度考核的;(二)处于停止执业或停业整顿处罚期间的;(三)受到通报批评、公开谴责未满一年的。第二十七条 律师个人广告的内容,应当限于律师的姓名、肖像、年龄、性别,学历、学位、专业、律师执业许可日期、所任职律师事务所名称、在所任职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期限;收费标准、联系方法;依法能够向社会提供的法律服务业务范围;执业业绩。第二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广告的内容应当限于律师事务所名称、住所、电话号码、传真号码、邮政编码、电子信箱、网址;所属律师协会;所内执业律师及依法能够向社会提供的法律服务业务范围简介;执业业绩。第二十九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得以有悖律师使命、有损律师形象的方式制作广告,不得采用一般商业广告的艺术夸张手段制作广告。第三十条 律师广告中不得出现违反所属律师协会有关律师广告管理规定的内容。第三节 律师宣传第三十一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得进行歪曲事实和法律,或者可能使公众对律师产生不合理期望的宣传。第三十二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可以宣传所从事的某一专业法律服务领域,但不得自我声明或者暗示其被公认或者证明为某一专业领域的权威或专家。第三十三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得进行律师之间或者律师事务所之间的比较宣传。第四章 律师与委托人或当事人的关系规范第一节 委托代理关系第三十四条 律师应当与委托人就委托事项范围、内容、权限、费用、期限等进行协商,经协商达成一致后,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署委托协议。第三十五条 律师应当充分运用专业知识,依照法律和委托协议完成委托事项,维护委托人或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三十六条 律师与所任职律师事务所有权根据法律规定、公平正义及律师执业道德标准,选择实现委托人或者当事人目的的方案。第三十七条 律师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间、时效以及与委托人约定的时间办理委托事项。对委托人了解委托事项办理情况的要求,应当及时给予答复。第三十八条 律师应当建立律师业务档案,保存完整的工作记录。第三十九条 律师应谨慎保管委托人或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原件、原物、音像资料底版以及其他材料。第四十条 律师接受委托后,应当在委托人委托的权限内开展执业活动,不得超越委托权限。第四十一条 律师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辩护或者代理、或以其他方式终止委托。委托事项违法、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委托人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的,律师有权告知委托人并要求其整改,有权拒绝辩护或者代理、或以其他方式终止委托,并有权就已经履行事务取得律师费。第四十二条 律师在承办受托业务时,对已经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不可克服的困难、风险,应当及时通知委托人,并向律师事务所报告。第二节 禁止虚假承诺第四十三条 律师根据委托人提供的事实和证据,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向委托人提出分析性意见。第四十四条 律师的辩护、代理意见未被采纳,不属于虚假承诺。第三节 禁止非法牟取委托人权益第四十五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得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第四十六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得违法与委托人就争议的权益产生经济上的联系,不得与委托人约定将争议标的物出售给自己;不得委托他人为自己或为自己的近亲属收购、租赁委托人与他人发生争议的标的物。第四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可以依法与当事人或委托人签订以回收款项或标的物为前提按照一定比例收取货币或实物作为律师费用的协议。第四节 利益冲突审查第四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利益冲突审查制度。律师事务所在接受委托之前,应当进行利益冲突审查并作出是否接受委托决定。第四十九条 办理委托事务的律师与委托人之间存在利害关系或利益冲突的,不得承办该业务并应当主动提出回避。第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及律师事务所不得与当事人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一)律师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的;(二)律师办理诉讼或者非诉讼业务,其近亲属是对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的;(三)曾经亲自处理或者审理过某一事项或者案件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仲裁员,成为律师后又办理该事项或者案件的;(四)同一律师事务所的不同律师同时担任同一刑事案件的被害人的代理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但在该县区域内只有一家律师事务所且事先征得当事人同意的除外;(五)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仲裁案件中,同一律师事务所的不同律师同时担任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或者本所或其工作人员为一方当事人,本所其他律师担任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六)在非诉讼业务中,除各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外,同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同时担任彼此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七)在委托关系终止后,同一律师事务所或同一律师在同一案件后续审理或者处理中又接受对方当事人委托的;(八)其他与本条第(一)至第(七)项情形相似,且依据律师执业经验和行业常识能够判断为应当主动回避且不得办理的利益冲突情形。第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并主动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继续承办的除外:(一)接受民事诉讼、仲裁案件一方当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师是该案件中对方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担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师是该案件被害人的近亲属的;(三)同一律师事务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诉讼案件或者非诉讼业务当事人的对方当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业务的;(四)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务关系,在某一诉讼或仲裁案件中该委托人未要求该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其代理人,而该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该委托人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五)在委托关系终止后一年内,律师又就同一法律事务接受与原委托人有利害关系的对方当事人的委托的;(六)其他与本条第(一)至第(五)项情况相似,且依据律师执业经验和行业常识能够判断的其他情形。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发现存在上述情形的,应当告知委托人利益冲突的事实和可能产生的后果,由委托人决定是否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委托人决定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的,应当签署知情同意书,表明当事人已经知悉存在利益冲突的基本事实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以及当事人明确同意与律师事务所及律师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第五十二条 委托人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示豁免的,承办律师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应对各自委托人的案件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将与案件有关的信息披露给相对人的承办律师。第五节 保管委托人财产第五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可以与委托人签订书面保管协议,妥善保管委托人财产,严格履行保管协议。第五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受委托保管委托人财产时,应当将委托人财产与律师事务所的财产、律师个人财产严格分离。第六节 转委托第五十五条 未经委托人同意,律师事务所不得将委托人委托的法律事务转委托其他律师事务所办理。但在紧急情况下,为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可以转委托,但应当及时告知委托人。第五十六条 受委托律师遇有突患疾病、工作调动等紧急情况不能履行委托协议时,应当及时报告律师事务所,由律师事务所另行指定其他律师继续承办,并及时告知委托人。第五十七条 非经委托人的同意,不能因转委托而增加委托人的费用支出。第七节 委托关系的解除与终止第五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事务所应当终止委托关系:(一)委托人提出终止委托协议的;(二)律师受到吊销执业证书或者停止执业处罚的,经过协商,委托人不同意更换律师的;(三)当发现有本规范第五十条规定的利益冲突情形的;(四)受委托律师因健康状况不适合继续履行委托协议的,经过协商,委托人不同意更换律师的;(五)继续履行委托协议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本规范的。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提示委托人不纠正的,律师事务所可以解除委托协议:(一)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二)委托人要求律师完成无法实现或者不合理的目标的;(三)委托人没有履行委托合同义务的;(四)在事先无法预见的前提下,律师向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将会给律师带来不合理的费用负担,或给律师造成难以承受的、不合理的困难的;(五)其他合法的理由的。第六十条 律师事务所依照本规范第五十八条、五十九条的规定终止代理或者解除委托的,委托人与律师事务所协商解除协议的,委托人单方终止委托代理协议的,律师事务所有权收取已提供服务部分的费用。第六十一条 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解除委托关系后,应当退还当事人提供的资料原件、物证原物、视听资料底版等证据,并可以保留复印件存档。第五章 律师参与诉讼或仲裁规范第一节 调查取证第六十二条 律师应当依法调查取证。第六十三条 律师不得向司法机关或者仲裁机构提交明知是虚假的证据。第六十四条 律师作为证人出庭作证的,不得再接受委托担任该案的辩护人或者代理人出庭。第二节 尊重法庭与规范接触司法人员第六十五条 律师应当遵守法庭、仲裁庭纪律,遵守出庭时间、举证时限、提交法律文书期限及其他程序性规定。第六十六条 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律师应当尊重法庭、仲裁庭。第六十七条 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因对事实真假、证据真伪及法律适用是否正确而与诉讼相对方意见不一致的,或者为了向案件承办人提交新证据的,与案件承办人接触和交换意见应当在司法机关内指定场所。第六十八条 律师在办案过程中,不得与所承办案件有关的司法、仲裁人员私下接触。第六十九条 律师不得贿赂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人员,不得以许诺回报或者提供其他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形态的利益)等方式,与承办案件的司法、仲裁人员进行交易。律师不得介绍贿赂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第三节 庭审仪表和语态第七十条 律师担任辩护人、代理人参加法庭、仲裁庭审理,应当按照规定穿着律师出庭服装,佩戴律师出庭徽章,注重律师职业形象。第七十一条 律师在法庭或仲裁庭发言时应当举止庄重、大方,用词文明、得体。第六章 律师与其他律师的关系规范第一节 尊重与合作第七十二条 律师与其他律师之间应当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第七十三条 在庭审或者谈判过程中各方律师应当互相尊重,不得使用挖苦、讽刺或者侮辱性的语言。第七十四条 律师或律师事务所不得在公众场合及媒体上发表恶意贬低、诋毁、损害同行声誉的言论。第七十五条 律师变更执业机构时应当维护委托人及原律师事务所的利益;律师事务所在接受转入律师时,不得损害原律师事务所的利益。第七十六条 律师与委托人发生纠纷的,律师事务所的解决方案应当充分尊重律师本人的意见,律师应当服从律师事务所解决纠纷的决议。第二节 禁止不正当竞争第七十七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进行业务竞争,损害其他律师及律师事务所的声誉或者其他合法权益。第七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律师执业不正当竞争行为:(一)诋毁、诽谤其他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信誉、声誉;(二)无正当理由,以低于同地区同行业收费标准为条件争揽业务,或者采用承诺给予客户、中介人、推荐人回扣、馈赠金钱、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等方式争揽业务;(三)故意在委托人与其代理律师之间制造纠纷;(四)向委托人明示或者暗示自己或者其属的律师事务所与司法机关、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具有特殊关系;(五)就法律服务结果或者诉讼结果作出虚假承诺;(六)明示或者暗示可以帮助委托人达到不正当目的,或者以不正当的方式、手段达到委托人的目的。第七十九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在与行政机关、行业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的接触中,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与同行进行业务竞争:(一)通过与某机关、某部门、某行业对某一类的法律服务事务进行垄断的方式争揽业务;(二)限定委托人接受其指定的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限制其他律师或律师事务所正当的业务竞争。第八十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在与司法机关及司法人员接触中,不得采用利用律师兼有的其他身份影响所承办业务正常处理和审理的手段进行业务竞争。第八十一条 依照有关规定取得从事特定范围法律服务的律师或律师事务所不得采取下列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一)限制委托人接受经过法定机构认可的其他律师或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二)强制委托人接受其提供的或者由其指定的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三)对抵制上述行为的委托人拒绝、中断、拖延、削减必要的法律服务或者滥收费用。第八十二条 律师或律师事务所相互之间不得采用下列手段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一)串通抬高或者压低收费;(二)为争揽业务,不正当获取其他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收费报价或者其他提供法律服务的条件;(三)泄露收费报价或者其他提供法律服务的条件等暂未公开的信息,损害相关律师事务所的合法权益。第八十三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得擅自或者非法使用社会专有名称或者知名度较高的名称以及代表其名称的标志、图形文字、代号以混淆误导委托人。本规范所称的社会特有名称和知名度较高的名称是指:(一)有关政党、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名称;(二)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高等法学院校或者科研机构的名称;(三)为社会公众共知、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非律师公众人物名称;(四)知名律师以及律师事务所名称。第八十四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得伪造或者冒用法律服务荣誉称号。使用已获得的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荣誉称号的,应当注明获得时问和期限。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得变造已获得的荣誉称号用于广告宣传。律师事务所已撤销的,其原取得的荣誉称号不得继续使用。第七章 律师与所任职的律师事务所关系规范第八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律师事务所对本所执业律师负有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职责。第八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执业管理、利益冲突审查、收费与财务管理、投诉查处、年度考核、档案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等制度,对律师在执业活动中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第八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依法保障律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为律师执业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第八十八条 律师承办业务,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按照国家规定统一收取费用。第八十九条 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必须依法纳税。第九十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定期组织律师开展时事政治、业务学习,总结交流执业经验,提高律师执业水平。第九十一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认真指导申请律师执业实习人员实习,如实出具实习鉴定材料和相关证明材料。第九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不得从事法律服务以外的经营活动。第九十三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第九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不得指派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或者处于停止执业处罚期间的律师以律师名义提供法律服务。第九十五条 律师事务所对受其指派办理事务的律师辅助人员出现的错误,应当采取制止或者补救措施,并承担责任。第九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有义务对律师、申请律师执业实习人员在业务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管理。第八章 律师与律师协会关系规范第九十七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应当遵守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行业规范和规则。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享有 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权利,承担 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义务。第九十八条 律师应当参加、完成律师协会组织的律师业务学习及考核。第九十九条 律师参加国际性律师组织并成为其会员的,以及以中国律师身份参加境外会议等活动的,应当报律师协会备案。第一百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因执业行为成为刑、民事被告,或者受到行政机关调查、处罚的,应当向律师协会书面报告。第一百零一条 律师应当积极参加律师协会组织的律师业务研究活动,完成律师协会布置的业务研究任务,参加律师协会组织的公益活动。第一百零二条 律师应当妥善处理律师执业中发生的纠纷,履行经律师协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第一百零三条 律师应当执行律师协会就律师执业纠纷作出的处理决定。律师应当履行律师协会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 律师协会章程、规则作出的处分决定。第一百零四条 律师应当按时缴纳会费。第九章 附则第一百零五条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反本《规范》的,律师协会应当依据《律师协会会员违规行为惩戒规则》和相关行业规范性文件实施处分。第一百零六条 地方律师协会可以依据本规范,结合本地区情况制定实施细则。该实施细则与本规范不得冲突,并报全国律师协会备案后实施。第一百零七条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本规范以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修改,修正案由常务理事会通过后试行,理事会通过后正式实施。第一百零八条 本规范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解释。
2021-04-06
>> 查看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7修订)
(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根据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律师执业许可 第三章 律师事务所 第四章 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 第五章 律师协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完善律师制度,规范律师执业行为,保障律师依法执业,发挥律师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作用,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第三条 律师执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律师执业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律师执业应当接受国家、社会和当事人的监督。律师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律师的合法权益。第四条 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第二章 律师执业许可第五条 申请律师执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三)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四)品行良好。实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前取得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合格证书、律师资格凭证,与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同等效力。第六条 申请律师执业,应当向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一)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二)律师协会出具的申请人实习考核合格的材料;(三)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四)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同意接收申请人的证明。申请兼职律师执业的,还应当提交所在单位同意申请人兼职从事律师职业的证明。受理申请的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予以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报送材料之日起十日内予以审核,作出是否准予执业的决定。准予执业的,向申请人颁发律师执业证书;不准予执业的,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第七条 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二)受过刑事处罚的,但过失犯罪的除外;(三)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第八条 具有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学历,在法律服务人员紧缺领域从事专业工作满十五年,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同等专业水平并具有相应的专业法律知识的人员,申请专职律师执业的,经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准予执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撤销准予执业的决定,并注销被准予执业人员的律师执业证书:(一)申请人以欺诈、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二)对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执业的。第十条 律师只能在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变更执业机构的,应当申请换发律师执业证书。律师执业不受地域限制。第十一条 公务员不得兼任执业律师。律师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任职期间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第十二条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从事法学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员,符合本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经所在单位同意,依照本法第六条规定的程序,可以申请兼职律师执业。第十三条 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第三章 律师事务所第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二)有符合本法规定的律师;(三)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一定的执业经历,且三年内未受过停止执业处罚的律师;(四)有符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规定数额的资产。第十五条 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有三名以上合伙人,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律师。合伙律师事务所可以采用普通合伙或者特殊的普通合伙形式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按照合伙形式对该律师事务所的债务依法承担责任。第十六条 设立个人律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外,设立人还应当是具有五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律师。设立人对律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第十七条 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申请书;(二)律师事务所的名称、章程;(三)律师的名单、简历、身份证明、律师执业证书;(四)住所证明;(五)资产证明。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还应当提交合伙协议。第十八条 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向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予以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报送材料之日起十日内予以审核,作出是否准予设立的决定。准予设立的,向申请人颁发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不准予设立的,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第十九条 成立三年以上并具有二十名以上执业律师的合伙律师事务所,可以设立分所。设立分所,须经拟设立分所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申请设立分所的,依照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合伙律师事务所对其分所的债务承担责任。第二十条 国家出资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依法自主开展律师业务,以该律师事务所的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第二十一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名称、负责人、章程、合伙协议的,应当报原审核部门批准。律师事务所变更住所、合伙人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五日内报原审核部门备案。第二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一)不能保持法定设立条件,经限期整改仍不符合条件的;(二)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被依法吊销的;(三)自行决定解散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终止的其他情形。律师事务所终止的,由颁发执业证书的部门注销该律师事务所的执业证书。第二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执业管理、利益冲突审查、收费与财务管理、投诉查处、年度考核、档案管理等制度,对律师在执业活动中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第二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于每年的年度考核后,向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交本所的年度执业情况报告和律师执业考核结果。第二十五条 律师承办业务,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按照国家规定统一收取费用并如实入账。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应当依法纳税。第二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不得以诋毁其他律师事务所、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第二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不得从事法律服务以外的经营活动。第四章 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第二十八条 律师可以从事下列业务:(一)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担任法律顾问;(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三)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依法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四)接受委托,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五)接受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六)接受委托,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七)解答有关法律的询问、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第二十九条 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应当按照约定为委托人就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意见,草拟、审查法律文书,代理参加诉讼、调解或者仲裁活动,办理委托的其他法律事务,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第三十条 律师担任诉讼法律事务代理人或者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人的,应当在受委托的权限内,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第三十一条 律师担任辩护人的,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第三十二条 委托人可以拒绝已委托的律师为其继续辩护或者代理,同时可以另行委托律师担任辩护人或者代理人。律师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的,不得拒绝辩护或者代理。但是,委托事项违法、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委托人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的,律师有权拒绝辩护或者代理。第三十三条 律师担任辩护人的,有权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会见在押或者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第三十四条 律师担任辩护人的,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第三十五条 受委托的律师根据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律师自行调查取证的,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可以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情况。第三十六条 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其辩论或者辩护的权利依法受到保障。第三十七条 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律师在法庭上发表的代理、辩护意见不受法律追究。但是,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恶意诽谤他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言论除外。律师在参与诉讼活动中涉嫌犯罪的,侦查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或者所属的律师协会;被依法拘留、逮捕的,侦查机关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知该律师的家属。第三十八条 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和其他人不愿泄露的有关情况和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但是,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事实和信息除外。第三十九条 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第四十条 律师在执业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一)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接受委托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二)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三)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与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恶意串通,侵害委托人的权益;(四)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五)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行贿,介绍贿赂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方式影响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依法办理案件;(六)故意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七)煽动、教唆当事人采取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决争议;(八)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第四十一条 曾经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第四十二条 律师、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第五章 律师协会第四十三条 律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全国设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地方律师协会,设区的市根据需要可以设立地方律师协会。第四十四条 全国律师协会章程由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制定,报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地方律师协会章程由地方会员代表大会制定,报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地方律师协会章程不得与全国律师协会章程相抵触。第四十五条 律师、律师事务所应当加入所在地的地方律师协会。加入地方律师协会的律师、律师事务所,同时是全国律师协会的会员。律师协会会员享有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权利,履行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义务。第四十六条 律师协会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保障律师依法执业,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二)总结、交流律师工作经验;(三)制定行业规范和惩戒规则;(四)组织律师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对律师的执业活动进行考核;(五)组织管理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实习活动,对实习人员进行考核;(六)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实施奖励和惩戒;(七)受理对律师的投诉或者举报,调解律师执业活动中发生的纠纷,受理律师的申诉;(八)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律师协会制定的行业规范和惩戒规则,不得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相抵触。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四十七条 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下的处罚:(一)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的;(二)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的;(三)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者代理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的;(四)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五)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第四十八条 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处罚:(一)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接受委托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二)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拒绝辩护或者代理,不按时出庭参加诉讼或者仲裁的;(三)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的;(四)泄露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第四十九条 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执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方式影响依法办理案件的;(二)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行贿,介绍贿赂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三)向司法行政部门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四)故意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的;(五)接受对方当事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与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恶意串通,侵害委托人权益的;(六)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的;(七)煽动、教唆当事人采取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决争议的;(八)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恶意诽谤他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言论的;(九)泄露国家秘密的。律师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第五十条 律师事务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视其情节给予警告、停业整顿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处罚,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特别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一)违反规定接受委托、收取费用的;(二)违反法定程序办理变更名称、负责人、章程、合伙协议、住所、合伙人等重大事项的;(三)从事法律服务以外的经营活动的;(四)以诋毁其他律师事务所、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的;(五)违反规定接受有利益冲突的案件的;(六)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七)向司法行政部门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八)对本所律师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律师事务所因前款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的,对其负责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五十一条 律师因违反本法规定,在受到警告处罚后一年内又发生应当给予警告处罚情形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在受到停止执业处罚期满后二年内又发生应当给予停止执业处罚情形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因违反本法规定,在受到停业整顿处罚期满后二年内又发生应当给予停业整顿处罚情形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第五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改正;对当事人的投诉,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认为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向上级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处罚建议。第五十三条 受到六个月以上停止执业处罚的律师,处罚期满未逾三年的,不得担任合伙人。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不得担任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但系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监护人、近亲属的除外。第五十四条 律师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律师事务所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的律师追偿。第五十五条 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第五十六条 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第七章 附 则第五十七条 为军队提供法律服务的军队律师,其律师资格的取得和权利、义务及行为准则,适用本法规定。军队律师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第五十八条 外国律师事务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机构从事法律服务活动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第五十九条 律师收费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制定。第六十条 本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2021-04-06
>> 查看详情
1